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学旺

作品数:22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丙烯
  • 8篇丙烯酸
  • 6篇乳液
  • 6篇乳液聚合
  • 6篇微乳液聚合
  • 6篇丙烯酰胺
  • 5篇丁酯
  • 5篇乙烯
  • 5篇竞聚率
  • 5篇聚合速率
  • 5篇反相微乳液聚...
  • 5篇丙烯酸丁酯
  • 4篇水泥
  • 4篇酰胺
  • 4篇微乳液
  • 4篇光催化
  • 4篇分子
  • 4篇分子量
  • 4篇苯乙烯
  • 4篇催化

机构

  • 22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22篇朱学旺
  • 20篇王德松
  • 17篇罗青枝
  • 13篇李发堂
  • 11篇李雪艳
  • 10篇安静
  • 4篇马旭辉
  • 3篇殷蓉
  • 2篇刘昆鹏
  • 2篇闫国婷
  • 2篇苏力军
  • 1篇刘国权
  • 1篇殷容
  • 1篇张妍
  • 1篇王彦红
  • 1篇韩素玉
  • 1篇孙智敏
  • 1篇王景慧

传媒

  • 7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河北工业科技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河北化工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胶体与聚合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被引量:2
2003年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0.73Eexp(3496/T);rSt=0.55,rBA=0.23。Eexp(-6116/T),Mη∝[I]-1.60[M]-1.22C-1.
李雪艳王德松安静朱学旺殷蓉罗青枝李发堂
关键词: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竞聚率乳化剂
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c(I)0.15c(M)1.60c(E)-0.79·e-6549/T,Mη∝c(I)-0.31c(M)0.47c(E)-0.47e2970/T;r(St)=3.93,r(BA)=0.28。
安静王德松朱学旺李雪艳罗青枝殷容李发堂
关键词:丙烯酸丁酯共聚合反应微乳液共聚单体竞聚率聚合速率
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
2003年
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考察了这种减水剂的减水性能和对水泥材料(包括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减水剂具有优良的减水性能,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大,水泥材料的减水率、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提高;当减水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5%时,水泥净浆的减水率为40.0%,水泥砂浆的减水率为32.0%,水泥混凝土的减水率为25.6%,水泥材料的抗压强度可以提高148%,抗折强度可以提高70%。
罗青枝王德松李发堂李雪艳朱学旺马旭辉
关键词:丙烯酸减水剂水泥混凝土
EHP引发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wM=0.25~0.50范围内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得到Rp∝[M]2.47[I]0.76[E]0.19,Mv∝[M]2.05[I]-0.37[E]-0.47。测定了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中单体的竞聚率,得到rAM=0.44,rDMMC=1.31。
罗青枝王德松朱学旺李发堂李雪艳安静
关键词: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聚合速率分子量竞聚率
高单体浓度范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被引量:5
2003年
以 Span 80和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过氧化二碳酸 (2 -乙基己酯 )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较高单体浓度范围内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关系 ,得到 Rp∝ [M]2 .2 4 [I]0 .81[E]0 .59,Mv∝ [M]0 .92 [I]n[E]-0 .37,其中 [I]=2 .5 7× 10 -4 mol/L~5 .14× 10 -4 mol/L时 ,n=0 .93,[I]=5 .14× 10 -4 mol/L~ 7.96× 10 -4 mol/L时 ,n=- 1.62。Rp 对 [M]的反应级数高达 2 .2 4 ,可能的原因是单体参与了引发过程和聚合区域粘度的影响。Rp 随着 [I]先增大后减小 。
王德松罗青枝安静朱学旺李发堂
关键词: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聚合速率分子量
银/聚酰亚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2022年
为了拓宽聚酰亚胺(PI)基光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并提高催化性能,将纳米银(AgNPs)与PI复合,成功制备了Ag/PI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原位热处理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Ag/PI光催化剂,以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为模型反应,考察其光催化性能。采用FT-IR,XRD,TEM,Mapping,XPS,UV-Vis DRS,PL和EIS等手段分析了Ag/PI光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质。结果表明,Ag的掺杂大大提高了PI的光吸收能力、光响应范围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Ag/PI光催化剂对4-NP还原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效率远远高于Ag与其他物质复合的催化体系。当采用离子交换法,Ag质量分数为0.5%时,Ag/PI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最好。Ag/PI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制备PI基高效复合光催化剂的方法。
王德桐张琪朱学旺王德松
关键词:催化化学聚酰亚胺AG对硝基苯酚光催化还原
PVA接枝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分别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接枝反应向 PVA纤维表面引入带有极性羧基基因或酰胺基团的支链 ,考察了 PVA接枝纤维对其增强水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接枝 PVA纤维相比 ,PVA接枝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极限弯曲强度明显增大 ,增幅可达 30 % ,而其弯曲模量、屈服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几乎没有变化 ;随着接枝率的增大 ,PVA接技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极限弯曲强度减小。
罗青枝李雪艳王德松李发堂朱学旺安静
关键词:接枝反应PVA纤维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力学性能
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PAM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被引量:11
2003年
研究了在不同单体质量分数(ω(单体))范围(25%~50%和10%~26%)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ω(单体)范围内,(AM)∝ω(AM)^(0.92),(AM/SA)∝ω(AM/SA)^(0.68),(AM/DMMC)∝ω(AM/DMMC)^(2.05);较低ω(单体)范围内,(AM)∝ω(AM)^(0.57),(AM/SA)∝ω(AM/SA)^(0.58)和(AM/DMMC)∝ω(AM/DMMC)^(1.26)。不同ω(单体)范围内M_v对ω(单体)的反应级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ω(单体)范围内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反相微胶乳M_v的影响程度不同。
罗青枝王德松朱学旺李发堂李雪艳马旭辉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反相微乳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聚合竞聚率及共聚物链段分布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为共聚单体进行了微乳液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和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由竞聚率计算了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分布,分析了共聚物分子的微观结构。
安静李雪艳朱学旺
关键词: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竞聚率
高效减水剂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介绍了高效减水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合成方法,并提出了高效减水剂今后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苏力军刘昆鹏闫国婷朱学旺罗青枝王德松
关键词:高效减水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