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1篇电极
  • 1篇心电图记录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纤颤
  • 1篇射器
  • 1篇输出功率
  • 1篇微波
  • 1篇微波辐射器
  • 1篇微波工程
  • 1篇微机
  • 1篇微机接口
  • 1篇纤颤
  • 1篇接口
  • 1篇肌酶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龚镇楠
  • 4篇高蕴雅
  • 4篇朱伯良
  • 3篇方祖祥
  • 3篇石镭
  • 3篇孙友法
  • 3篇戚文航
  • 3篇张觉先
  • 1篇王志刚
  • 1篇缪毅强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3
  • 2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能量心脏除颤及其机制探讨
1993年
在23只犬的114次低能量心脏除顫实验中观察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变化:(1)立即恢复窦性节律;(2)出现粗颤或室扑,当再次发放除顫脉冲时,心室颤动被终止而转为窦性节律;(3)产生快速、高幅心室律,尔后恢复为窦性节律。实验中又观察到能量小于30J导管—心外膜除颤电极系统具有82.1%的较高的除顫成功率。低能量除顫未必可使全部心肌除极。以上两项实验结果可作为临界质量(引起顫动发生的一定的顫动心肌的量)除顫理论的问接证据。临界质量除颤理论提示:全部心肌除极不是终止心室顫动的必要条件。
龚镇楠高蕴雅朱伯良张觉先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
关键词:心电图心室纤颤
医用微波辐射器的进展和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近年来,微波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与X射线、同位素、超声波、激光的医学应用相比较,很显然这些技术的应用要成熟得多。目前的现状是比较成熟的微波工程技术和与日俱增的医学临床需要之间缺乏基础研究这一桥梁。
张觉先缪毅强高蕴雅龚镇楠朱伯良郑斯亚
关键词:微波辐射器微波工程辐射体输出功率功率密度极型
低能量心脏除颤的实验研究
1992年
本研究用22只犬建立实验模型。除颤脉冲采用非周期性衰减波,通过四种不同的除颤电极系统向心脏发放:1.双极导管电极;2.多极导管电极;3.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4.导管一体表电极。共除颤151次,成功133次,其中小于30J(焦耳)的成功除颤93次。上述各种电极在除颤能量小于30J时以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的除颤成功率为最高,达84.5%。测量9只犬的导管除颤电极心肌阻抗值为431±117(?)(欧姆)。研制了一种多道除颤信号的A/D、D/A接口,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了除颤脉冲的波形分析和除颤能量的计算等试验。
龚镇楠朱伯良高蕴雅张觉先成红兵朱懋森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
关键词:微机接口
低能量心脏除颤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在 13只犬的低能量心脏除颤实验中 ,应用病理检查、除颤心电图记录以及除颤前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CPK和CPK MB)测定三种方法探测心肌损伤。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见到 5只犬 (除颤 7~ 2 1次 ,能量 10~ 4 0J)电极处心脏轻度充血 ,2只犬 (除颤 9~ 2 0次 ,能量 2 0~ 5 0J)心肌苍白、心内膜附有血栓 ,6只犬 (除颤 7~ 2 9次 ,能量 10~ 60J)心内膜水肿、血栓形成、局部心肌断裂和退行性变、心肌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记录到 4只犬 (除颤 8~2 4次 ,能量 2 0~ 5 0J)除颤放电后ST段压低或ST段抬高心电图波形。测得 2只犬 (除颤 10~ 19次 ,能量 5~ 4 0J)除颤后CPK和CPK MB有轻度升高 ( 1只CPK由 10 4升至 110IU ,另 1只CPK MB由 4 7.1升至 60 .9IU)。本实验提示 :低能量心脏除颤可导致心肌损伤 ;损伤可能由热和电等因素造成 ;损伤程度与除颤能量和除颤脉冲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 ;损伤范围为局灶性且可能愈合。
高蕴雅龚镇楠朱伯良张觉先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王志刚
关键词:心肌损伤病理检查心电图记录心肌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