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我国城市贫困的文化成因和表现特征探析
- 2006年
- 贫困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理论取向: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我国城市贫困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性”贫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者的境况若长期得不到改善,“结构性”贫困就向“文化性”贫困发展,对贫困者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不仅要消除“结构性”贫困,更应该着手“文化性”贫困的治理。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
- 经济转轨中的“路径依赖”——中、越改革的初始禀赋与经济绩效分析
- 2008年
- 经济改革路径的选择跟一个国家的初始禀赋息息相关。中、越两国之所以选择相同的改革模式——渐进式改革,在于两国初始禀赋很大程度上的相似。而渐进式改革可以在体制外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保证了改革初期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通过比较分析中、越改革的初始禀赋和经济绩效,才能对这种改革路径作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介。
- 曾敏
- 关键词:经济绩效
-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研究述评
- 2008年
- 结合以城市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从规模、结构、行业分布、特征和致因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城市贫困群体。理论上的综述分析能对其作出清晰的概括和解释,又是城市反贫困政策推行的前提。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结构性贫困
- “文化性”贫困:关于我国城市贫困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结构性”贫困是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初始原因,当城市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呈现长期化与固定化的趋势时,单纯地从结构性解释城市贫困的成因,治理贫困是不恰当的,应充分考虑城市贫困中“文化性”贫困因素的作用。“文化性”贫困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本身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交往
-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现状分析——基于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理论被引量:1
- 2009年
- 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交换权利"不足或恶化就会导致贫困的产生。本文运用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现状,可以发现:除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无法获取外,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继承与转移的权利都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这是城市贫困群体出现和扩大的根本原因。从权利理论的视角反贫困,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改善构成"交换权利"的四种权利。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交换权利权利理论
- 马克思理论视角下我国城市贫困及反贫困研究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 曾敏向仁康
- 关键词:城市贫困
-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文化性”贫困探微被引量:3
- 2007年
- 贫困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理论取向: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导致的“结构性”贫困。当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呈现长期化与固定化的趋势时,单纯的结构视角已无法拯救贫困,需要文化解释的介入。当前,城市“文化性”贫困从贫困群体的精神特征、社会交往状况和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三个方面凸现。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不仅要消除“结构性”贫困,更应该着手“文化性”贫困的疗治。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
- 我国城市贫困的权利理论探微被引量:1
- 2007年
- 运用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理论,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现状。除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无从谈起外,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继承与转移的权利都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这是城市贫困群体出现和扩大的根本原因。从权利理论的视角反贫困,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改善除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以外的三种权利。
- 曾敏
-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交换权利权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