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畅

作品数:87 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毒性
  • 30篇细胞
  • 14篇鼠肝
  • 14篇大鼠肝
  • 13篇遗传毒性
  • 12篇磷酰胺
  • 12篇环磷
  • 12篇环磷酰胺
  • 10篇毒性试验
  • 10篇药物
  • 10篇异环磷酰胺
  • 10篇肝毒
  • 9篇毒理
  • 9篇毒理学
  • 9篇纳米
  • 9篇肝毒性
  • 8篇肝脏
  • 7篇动物
  • 6篇细胞色素
  • 6篇肝细胞

机构

  • 8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上海市计划生...
  • 4篇中国食品药品...
  • 3篇烟台大学
  • 3篇北京美迪克斯...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泰安市红十字...

作者

  • 87篇施畅
  • 53篇廖明阳
  • 37篇吴纯启
  • 28篇马华智
  • 23篇王全军
  • 21篇丁日高
  • 11篇原野
  • 11篇杨保华
  • 11篇郭巧珍
  • 10篇于永生
  • 10篇曹安民
  • 9篇骆永伟
  • 9篇王青秀
  • 7篇盛和章
  • 7篇石富江
  • 6篇王和枚
  • 5篇王建京
  • 5篇董延生
  • 5篇胡中慧
  • 5篇韩刚

传媒

  • 9篇癌变.畸变....
  • 9篇中国新药杂志
  • 6篇毒理学杂志
  • 5篇第四届药物毒...
  • 4篇卫生毒理学杂...
  • 4篇解放军药学学...
  • 3篇中国环境诱变...
  • 3篇2013年(...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军事医学
  • 2篇中国环境诱变...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第三届全国复...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1
  • 4篇200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13年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化纳米材料产品纷纷上市,与人体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含纳米银的产品种类、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纳米银具有优良的抗菌杀菌效果,其产品的生物安全性如何尚无定论。本文将结合作者及其课题组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毒性、哺乳动物体内毒性、非哺乳类动物的毒性以及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几个方面对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现状以及纳米银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作一介绍。
施畅徐丽明邵安良
关键词:纳米银生物安全性体外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毒性机制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病毒药物Bay41-4109的肝毒性机制
毒理基因组学即是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利用“-组学”技术毒理学家可在全局范围从分子水平研究毒性。而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是药物毒作用之一,因此可以从机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和预测候选新药的潜在毒性。随着人...
施畅吴纯启曹安民廖明阳
关键词:基因芯片抗病毒药物基因组学毒理学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病毒药物Bay41-4109的肝毒性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Bay41-4109的肝毒性机制。材料与方法:用典型诱导剂苯巴比妥作为对照,观察大鼠连续5d灌胃给予Bay41-4109后肝脏脏器系数的变化,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MTT比色法进行HepG2细胞毒性实验。然后利用大鼠和人的全基因组芯片,分析Bay41-4109对大鼠肝脏和人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初步功能分析,采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Bay41-4109和苯巴比妥均引起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显著增高(P<0.05),肝组织局部出现小的灶性坏死;Bay41-4109引起大鼠肝脏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药物代谢及脂肪和能量代谢有关,其中有26个基因的改变与苯巴比妥一致。体外研究发现Bay41-4109在IC20和IC50浓度下引起HepG2细胞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脂肪、氨基酸、能量代谢有关,与大鼠肝脏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能得到验证。结论:Bay41-4109的肝毒性与药物代谢酶表达异常以及脂肪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施畅吴纯启曹安民原野廖明阳
关键词:HEPG2细胞基因芯片肝损伤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及胎肝微核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受孕小鼠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CP)和异环磷酰胺 (IFO)对母鼠骨髓和胎肝微核频率及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率 (PCE/NCE)的影响。结果 :CP和IFO分别在 5mg/kg .bw时均不诱发母鼠骨髓、胎肝微核率升高和PCE/NCE比率显著变化。当剂量升高至 15mg/kg .bw时 ,CP和IFO诱发骨髓微核率分别为 15 .40± 3.0 5‰和 12 .2 0± 3.5 6‰ ,诱发胎肝微核率分别为 2 3.6 0± 3.6 5‰和 2 1.0 0± 5 .1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当剂量为 30mg/kg .bw时 ,微核率升高更显著 ,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两药在诱发微核的剂量条件下 ,均可使骨髓和胎肝PCE/NCE比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同等剂量条件下 ,两药对胎肝的作用均明显强于各自对骨髓的作用 ,但IFO对两种组织微核率及PCE/NCE的影响均轻于CP对相应组织的作用。结论 :鉴于CP和IFO都可进入骨髓和透过胎盘屏障引起染色体损伤 ,提示对生产和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临床使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两者的毒副作用。
施畅廖明阳
关键词: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骨髓胎肝微核
体内外遗传毒性实验组合评价纳米银的遗传毒性
2015年
目的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tk+/-位点突变实验、大鼠肝细胞碱性彗星电泳实验以及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实验观察纳米银的体内外遗传毒性。方法 (1)以2.5、5.0、10.0、20.0、40.0和80.0μg/ml浓度纳米银处理L5178Y细胞3 h,确定细胞毒性水平;再以0.63、1.25、2.50和5.00μg/ml浓度处理细胞3 h,分析纳米银致基因突变频率。(2)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纳米银0.63、1.25、2.50、5.00 mg/kg,24 h后分别采用碱性彗星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DNA损伤和外周网织红细胞血微核形成率。结果 (1)L5178Y细胞相对悬浮增殖率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5.0μg/ml时已降至阴性对照组的11.42%;在测试浓度下,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小集落比例较阴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P<0.01)。(2)纳米银5.0 mg/kg组给药后10 min内2只大鼠死亡,至24 h时死亡数增至3只,样本数不足不能参与统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25、2.5 mg/kg剂量组尾部DNA百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63 mg/kg组未见明显异常。与阴性组相比,纳米银0.63、1.25、2.5 mg/kg 3个剂量组诱发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暴露剂量呈正相关(Pearson r=0.98,P<0.05)。结论实验条件下检测出纳米银具有诱发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原发性DNA损伤等体内外遗传毒性的潜在风险。
于永生施畅马华智王全军丁日高
关键词:纳米银彗星实验微核
莲必治注射液静脉单次给药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观察莲必治注射液单次静脉注射对SD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影响,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肾损伤的机制。方法:2种莲必治注射液供实验用:莲必治注射液A(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98.7%,其他相关物质1.3%),莲必治注射液B(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49.1%,其他相关物质50.9%)。SPF级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莲必治A高剂量组(1600mg/kg)、低剂量组(400mg/kg);莲必治B高剂量组(400mg/kg)、低剂量组(100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各组动物均按10mL/kg单次尾静脉给药。收集各组大鼠给药前12h及给药后0~6、7~12、13~24和25~48h各时间段尿液,测定其磁共振氢谱(1HNMR);给药48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LP分别为(306±13)、(294±45)和(207±47)U/L;ALB分别为(28.26±1.07)、(27.34±1.01)和(25.70±0.37)U/L,TP分别为(51.32±3.36)、(50.10±2.36)和(45.76±1.73)g/L,莲必治A高剂量组、莲必治B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莲必治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BUN分别为(6.94±0.49)、(6.69±0.31)和(6.81±0.38)mmol/L,与对照组[(5.90±0.4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莲必治B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G分别为(1.13±0.36)、(0.84±0.18)mmol/L,与对照组[(0.57±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尿液1HNMR的时间轨迹图显示,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代谢谱均出现先偏离、后回归对照组轨迹的过程。对不同时间段的1HNMR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给药前各组大鼠尿液代谢图谱无明显差异;给药后0~6h,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谱能被区分开,其中莲必治B高剂量组的代谢谱偏离对照组最远;各给药组尿液中三甲胺(TMA,δ2.70)和二甲基甘氨酸(DMG,δ2.94)含量均较�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杨保华施畅廖明阳
关键词:莲必治注射液代谢组学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CYP_(450)酶系诱导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 1 2 5、75 0、45 0 0mg·kg-1 ·d-1 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 5d ,测定微粒体中总CYP450 含量和CYP1A2、2B1 / 2、2E1和 3A亚型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后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总CYP450 含量及CYP1A2、2E1、3A亚型活性未见明显增高。高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后 ,大鼠肝脏CYP2B1 / 2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中、低剂量组CYP2B1 / 2活性未见明显升高。相应的阳性对照剂均导致肝脏CYP450 及其亚型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脏CYP450 及主要亚型CYP1A2、2E1、3A无诱导效应 ,高剂量下仅对CYP2B1 / 2有轻度诱导效应 ,此种作用无明显临床意义。
施畅吴纯启马华智廖明阳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细胞色素P450动物实验
一般毒性试验中贯彻动物福利原则的最佳实践
实验动物是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模型。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国外在开展一般毒性试验中如何贯彻动物福利原则的最佳实践。
马华智施畅李红王全军吴纯启
关键词:动物福利
异环磷酰胺致大鼠肝毒作用机理探讨
异环磷酰胺(Ifo)属氮芥类烷化剂,在体外无活性,必须进人体内经肝微粒体Cyt-P450代谢活化后才能发挥烷化作用。目前Ifo的肝毒作用未见专门报导。本研究以整体大鼠和混悬培养大鼠肝细胞为实验材料,从整体动物、细胞和亚细...
施畅王和枚廖明阳
文献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及其助致癌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P450酶系及对原致癌物2-乙酰氨基芴(2-A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125、750、4500mg/kg/d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5天,测定微粒体中...
施畅吴纯启马华智廖明阳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