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煊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管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血清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索拉非尼
  • 2篇逆行
  • 2篇逆行胰胆管
  • 2篇逆行胰胆管造...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相关
  • 2篇细胞癌
  • 2篇内镜
  • 2篇内镜逆行
  • 2篇内镜逆行胰胆...

机构

  • 14篇绍兴第二医院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方煊
  • 4篇陈新梅
  • 4篇李雅丽
  • 3篇成炳祥
  • 3篇朱承良
  • 2篇秦运升
  • 2篇娄玥
  • 2篇陈建尧
  • 2篇周天敏
  • 1篇宋斌武
  • 1篇董梁
  • 1篇许根兔
  • 1篇庄莉
  • 1篇钱妙芳
  • 1篇周敏
  • 1篇徐金夫
  • 1篇杨月明
  • 1篇孙一峰
  • 1篇谢贵林
  • 1篇朱卫国

传媒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胃食管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2019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ERCP患者296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胆道感染分为胆道感染组(50例)和无胆道感染组(246例)。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ERCP术后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67.2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比32.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胆道感染组糖尿病、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比例、未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及手术时间≥30 min于无胆道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则低于无胆道感染组(P<0.05)。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手术时间≥30 min、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为其危险因素(P<0.05);血清ALB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较多,糖尿病、手术时间≥30 min、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其危险因素,血清ALB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
钱妙芳虞洁芳陈建尧方煊朱卫国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miRNAs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miRNA表达谱改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HCC患者经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筛选出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 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16个miRNAs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10个miRNAs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前肝癌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值为(1.07±0.32),治疗1个月后的miR-122相对表达值为(9.1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索拉非尼对肝癌相关miRNAs的调控可能是其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成炳祥方煊朱承良秦运升庄莉
关键词:MIRNA芯片索拉非尼肝细胞癌血清
针灸药浴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针灸药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绍兴第二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收治的11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针灸药浴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1.4%(53/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45/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SQI和HADS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药浴配合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更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和反流症状,避免依赖精神类药物和药物反流问题。
李雅丽方煊陈新梅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针灸药浴焦虑
在腹部严重创伤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体会(附7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腹部严重创伤者病情复杂,多伴有多发伤,尤其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功能障碍时难以承受较长时间的手术,即使手术成功,死亡率还是很高。1983年Stone等报道17例腹部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再次确定性手术即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后12例存活;而经常规处理(一次性确定手术)的对照组14例患者仅1例存活。这一里程碑性的报道开创了采用损伤控制原则、实施分期手术来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方法。绍兴第二医院采用该原则治疗了7例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方煊杨月明孙一峰周天敏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腹部严重创伤创伤救治代谢性酸中毒确定性手术
雪菊黄酮对脂肪变肝细胞的降脂效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雪菊黄酮对发生脂肪变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影响。方法:医用脂肪乳注射液制备人肝L-02细胞的高脂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20、50、100μmol/L)的雪菊黄酮进行共培养,分别孵育高脂变性的肝细胞不同时间(3、12、24、48 h)后,用油红脂肪染色法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的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医用脂肪乳培育人肝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可行。高浓度的雪菊黄酮(100μmol/L)培养后高脂肝细胞胞浆内脂滴明显减少,TG含量降低。不同孵育时间培育(3、12、24、48 h)后,TG含量随培育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结论:雪菊黄酮能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中TG的含量,作用效果与雪菊黄酮的作用浓度和培育时间相关,未见明显肝细胞酶学损害。
方煊李雅丽陈新梅
关键词:黄酮甘油三酯
预防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对于预防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40例)和肝门血流阻断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半肝血流阻断组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为22.5%(9/40),肺转移率为7.5%(3/40);肝门血流阻断组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为34.2%(13/38),肺转移率为13.2%(5/38);半肝血流阻断组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和肺转移率均低于肝门血流阻断组(P〈0.05);半肝血流阻断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4.7个月,肝门血流阻断组为20.5个月;半肝血流阻断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肝门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有效降低肝癌切除术后的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近期无瘤生存时间,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成炳祥方煊朱承良秦运升
关键词:肝肿瘤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预后
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药物防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75岁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过程中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处理措施,提高≥75岁患者ERCP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中心进行ERCP操作的患者82例,按年龄分为≥75岁组(42例)和%75岁组(40例),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心电图检查结果、实验室血清学指标、ERCP操作参数以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75岁患者ASA分级增高、术中低温、术前感染黄疸、高血压均是ERCP术中心肌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髓过氧化物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能早期诊断无T波变化的心肌缺血患者。掌握麻醉适应证,连续监测及早预警,使用硝酸甘油,术中充分保温,吸氧能有效缓解ERCP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缺血。结论提前发现并有效缓解ERCP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缺血,能保障ERCP在≥75岁患者中安全有效的应用。
方煊李雅丽陈新梅
关键词:心肌缺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
腔内激光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17列(17个肢体)临床分级CEAP〉3级的患者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单侧手术时间平均55分钟,术后患肢浅表静脉全部消失,随访1~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下肢肿胀,2例患肢发生近期皮下淤斑,1例隐神经损伤。结论腔内激光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做到选择性治疗,减少并发症,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CEAP3级以上)疗效确切。
方煊徐金夫
关键词: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病例
人参皂甙单体Rg3抑制肝癌生长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单体Rg3对肝癌新生血管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用凋亡检测筛选最佳作用浓度。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皮下接种肝癌肿瘤细胞,除对照组以外,其它3组分别给予环磷酰胺(CTX组),人参皂甙Rg3(Rg3组),环磷酰胺联合人参皂甙Rg3(CTX+Rg3组),灌胃14d,检测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计数(CD34)、细胞及体液免疫因子。结果:CTX+Rg3组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计数(CD3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CTX组比较,TNF-α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CD4、CD8和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人参皂甙单体Rg3通过抑制肿瘤新生微血管及调节免疫对小鼠肝癌移植瘤产生抑制作用.
方煊李雅丽陈新梅
关键词:肝癌微血管密度免疫调节
生理状态下成人正常阑尾超声声像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描述生理状态下成人正常阑尾超声声像变化特征。方法:对怀疑阑尾炎的356例患者进行超声阑尾扫查,最后经临床排除病变的患者101例,分析其中超声显像的阑尾声像图,然后和98例健康人群正常阑尾声像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健康人群组:阑尾显示86例,壁呈明暗相间的五层结构,厚0.8-2.5mm,平均1.8mm,阑尾腔全部呈闭合状态,阑尾外径3-5.6mm,平均5mm。怀疑阑尾炎组:阑尾显示94例,壁呈明暗相间的五层结构,厚0.8-2.8mm,平均1.9mm。28例阑尾腔呈闭合状态,66例阑尾腔呈扩张状态,阑尾外径3-9mm,平均6.4mm。结论:生理状态下,成人正常阑尾声像图表现个体间差异较大,壁声像表现恒定,为明暗相间的五层结构,不受肠道功能影响,而阑尾腔声像表现及外径大小多变,常受肠道功能影响。
董梁陈洁方煊
关键词:阑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