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光祖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修复术
  • 2篇腔内
  • 2篇腔内修复
  • 2篇腔内修复术
  • 2篇肿瘤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夹层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术
  • 1篇多剂联用
  • 1篇泽菲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治疗晚期非小...
  • 1篇术后
  • 1篇顺铂
  • 1篇体外循环
  • 1篇体外循环术

机构

  • 7篇临沂市沂水中...

作者

  • 7篇戚光祖
  • 3篇邴学华
  • 2篇王彦丽
  • 2篇武玉兵
  • 1篇刘京峰
  • 1篇接贵涛
  • 1篇武亮
  • 1篇石运香
  • 1篇郭洪娜
  • 1篇范美英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技术要点和疗效。结果23例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7a,夹层假腔血栓化良好,主动脉塑型满意,覆膜支架远端未见新发支架源性夹层破口,所有患者无内漏、支架移位扭曲、裸支架断裂、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够更好地开通主动脉夹层真腔,促进假腔完全血栓化,预防覆膜支架远端锚定区出现支架源性新发破口,还可防止过长的覆膜支架带来截瘫的风险,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传统腔内修复术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新的改良方法,缺点是临床研究病例尚少。
戚光祖邴学华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二尖瓣置换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临床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年6月-2004年3月共进行的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32例,全组32例,男18例,女14 例,年龄40.48±11.95(1...
武玉兵石运香邴学华戚光祖
文献传递
CALR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典的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MPN)患者中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CALR基因突变阳性MPN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2008年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对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临床初诊为“MPN”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突变,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突变。分析CALR基因突变阳性MPN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在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16例携带有JAK2V617F突变(突变率为68%),未检测出CALR基因突变;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12例携带有JAK2V617F突变(突变率为46%),8例检测出CAL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1%),JAK2V617F突变阴性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率为57豫(8/14);2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11例携带有JAK2V617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9%),8例检测出CAL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5%),JAK2V617突变阴性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为为67%(8/12)。72例患者中均未检测到MPL515突变。结论 CALR基因突变是JAK2V617突变阴性的MPN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将CALR基因突变检测纳入MPN诊断标准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率。
王彦丽戚光祖郭洪娜接贵涛范美英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突变
泽菲与盖诺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05年
武亮戚光祖
腔内修复联合动脉旁路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夹层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联合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术前对患者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获得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9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覆膜支架置人腔内修复术,并加行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支架全部成功置人,转流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1.9~3.4h,平均2.8h,失血量60—150ml,平均100ml,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7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加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戚光祖邴学华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动脉旁路术
降钙素原检测对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6μg/L。术后血培养阳性者3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103例。血培养阴性病人血清PCT均于术后第1天即达峰值,且均〈5.000μg/L,后逐渐下降,第5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PCT值术后第1天最低为5.250μg/L,后逐渐升高或者维持该水平,最高为7.390μg/L。结论 PCT连续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戚光祖王彦丽
关键词:降钙素原体外循环脓毒症综合征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2004年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 2 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入院 2 4例 ,伤后 72h入院 2例 ,2个月以上入院 2例。术前确诊 1 6例 ,术中探查确诊 7例 ,误诊或延迟诊断 5例。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一般都是严重创伤的并发症 ,易被其它合并症所掩盖而未能早期发现 ,延误病人治疗 ,必须提高对本病认识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戚光祖武玉兵刘京峰
关键词:创伤膈肌破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