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QO1对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膀胱中活性氧产生相关基因NQO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与膀胱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的mRNA表达谱和膀胱样本的临床数据。我们进行了肿瘤组与正常组的差异分析,NQO1的表达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以及NQO1在膀胱癌中的免疫浸润情况。结果:NQO1的表达在肿瘤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QO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相关,在与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标记物的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与免疫浸润密切相关。结论:NQO1与膀胱癌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及免疫浸润密切相关,是膀胱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矫宾宾丁振山黄涛徐鑫张冠
- 关键词:NQO1膀胱癌生物信息学
- 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膀胱灌注治疗在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评估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CPRD在模型中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鼠源膀胱癌细胞MB49-luc,通过癌细胞移植的方法接种到C57BL/6小鼠的膀胱上皮上,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检测癌细胞的生长状况;将CPRD应用于已经建立的小鼠膀胱癌模型上,分为键合环状RGD多肽的CPRD组、阿霉素(DOX)组和对照组三组进行研究。观察CPRD在小鼠活体身上的抗癌效果。结果:移植MB49-luc的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成瘤率为80%;在小鼠模型膀胱灌注治疗研究中,CRPD组肿瘤抑制效果高于DOX组和对照组(P<0.05),CPRD组膀胱组织内DOX含量也高于DOX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基本模拟了表浅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对动物模型中的肿瘤细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 徐鑫徐鑫徐涛徐涛甘志华甘志华
- 关键词:膀胱灌注治疗动物模型膀胱肿瘤活体成像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51例。患者全麻下,使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及D-J管。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d内及3~4周复查B超或KUB或CT,评估D-J管位置及结石清除率,直径>4mm为有临床意义的残留结石。结果 :手术时间30~240min,平均106.41min。手术出血量5~20ml,平均12.29ml。术后3~4周,总体结石清除率为80.39%。肾中、上盏结石清除率88.9%,下盏结石清除率77.4%,肾盂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81.8%。结石>2cm的患者5例,清除率为80%,≤2cm的结石46例,清除率为80.4%。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热8例,经抗感染治疗2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2~10d,平均4.67d。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安全、有效,临床疗效确切。
- 矫宾宾张萌赖世聪徐鑫谭一伟方自林张冠
-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
- EphB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研究EphB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phB4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肿瘤MVD计数。结果:EphB4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 EphB4阴性组与EphB4阳性组之间肿瘤MVD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hB4阳性程度不同的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B4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以及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均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徐鑫笪冀平张冠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
- 120W半导体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120W半导体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51岁、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明显的57例BPH患者,应用120W半导体激光治疗。统计分析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PVR)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2.6±19.6)min。术前IPSS 15~32(24.7±4.4)分,术后下降到2~6(3.5±1.2)分;术前Qmax 0~12(6.7±3.4)ml/s,术后提高到(24.1±4.9)ml/s;术前PVR(77.2±45.7)ml,术后下降到(5.1±7.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死亡、输血、尿失禁、二次手术等病例。结论120W半导体激光治疗BPH安全有效,但费用较高。
- 冯照晗刘乃波王建峰王一飞丁振山徐鑫周晓峰王翔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修补3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患者因行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的临床资料,年龄3~26岁,平均12.3岁。依据患者尿瘘的位置、数量、大小等将尿瘘分为单纯性尿瘘和复杂性尿瘘。单纯性尿瘘:首次手术出现的<3mm单个瘘,未进行过尿瘘修补术,采用简单切开缝合法,进行瘘口单纯缝合术或荷包缝合术。复杂性尿瘘:>4mm的单个尿瘘、修补过的3mm或>2个瘘口,采用连续无张力缝合修补瘘口、带蒂翻转阴茎皮瓣进行尿道成形术。结果:14例单纯性尿瘘组1次手术成功率为100%(14/14),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1例复杂性尿瘘组第1次修补手术成功率为66.7%(14/21),第2次修补手术成功率为71.4%(5/7)。皮瓣坏死5例,无术后感染、伤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2例第2次修补手术失败后失访。术后随访12~24个月,发生尿道狭窄10例,行尿道扩张2~8次,平均5.3次。结论:按照尿瘘的多少、大小、位置、周围组织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尿瘘修补成功率。
- 冯照晗周晓峰刘乃波王建峰丁振山徐鑫
-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皮肤瘘手术
- 打压植骨与髓芯减压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基于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和危险因素,比较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IBG)与髓芯减压(CD)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ARCOⅡ期非创伤性ONFH患者113例135髋,其中CD组51例60髋和IBG组62例75髋。采用CJFH分型和ARCO分期系统对患者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随访进行X线及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总体临床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CJFH L2型(89.2%vs.69.0%,P=0.047)、L3型(57.1%vs.16.7%,P=0.033)或ARCOⅡC期(74.5%vs.48.4%,P=0.016)患者,IBG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组。CJFH分型是两组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而ARCO分期仅影响CD组。结论:CD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股骨头颈部开窗IBG都是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ONFH的有效方法。但对于CJFH L2、L3型或ARCOⅡC期患者,IBG的治疗效果更好。外侧柱是否受累及受累程度是影响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坏死面积大小仅影响CD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预后,对股骨头颈部开窗IBG无影响。
- 徐鑫徐鑫吴鑫杰孙伟范骁宇王培旭李子荣孔隽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打压植骨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单切口吊带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约占女性尿失禁的50%[1],在更年期女性尿失禁患者中最为常见。全世界约30%的女性患有SUI,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2]。经阴道分娩的次数增加、肥胖、子宫切除术、慢性咳嗽、身体健康差、抑郁和卒中等因素可增加SUI患病风险[3].
- 罗振恺矫宾宾张萌徐鑫张冠
- 关键词:单切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TVT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典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单纯行手术治疗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易出现远处转移,提示术前已存在微转移灶.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清除术前微转移灶,实现肿瘤降期甚至病理完全缓解,改善手术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往常用的是以顺铂为基础的MVAC方案,然而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该方案的广泛应用,最终一系列新型化疗药物的引入使术前化疗变得更加高效且低毒.现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一些常用方案和新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蒋召强徐鑫孙恒刁统祥张冠
- EphB4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目的: 1.EphB4在浅表型与浸润型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否有差异。 2.EphB4在病理分级不同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否有差异。 3.在同一组织中EphB4的表达与肿瘤MVD是否有关。 4.EphB4表达和膀胱癌复发的...
- 徐鑫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蛋白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