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梅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建设部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 论述了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的生力军,高校学报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园地,编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园丁。指出了学报编辑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培养研究生责任的认识,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人才为己任,积极投身到研究生...
- 徐玉梅
- 关键词:高校学报研究生创新人才
- 文献传递
-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明确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部分本科高校面临的新课题。转型本科高校,只有深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
- 于长英吕文浩徐玉梅
- 关键词:校企合作适应性
- 文献传递
- 征地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既有推进作用,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以及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征地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 孔凡文都一丹宫园园徐玉梅
- 关键词:征地制度改革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市民化
-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价值构成透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正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文化单位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方向,同时也将给文化单位带来调整、消化、磨合的阵痛。
- 徐玉梅刘春光杨永生于长英
- 关键词:文化事业
- 论转型时期提升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策略
- 2013年
-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缺乏市场竞争力,具体表现在:缺乏对作者的吸引力,对优质稿件资源的获取能力弱;缺乏对国外重要文献检索系统的吸引力,学术影响力小;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发行量小;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弱。[1]高校学报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是学报不用竞争就能生存。缺乏竞争力导致的后果是学报缺少前进的动力与办刊活力,更严重的后果可能是生存危机。另外,从高校发展的角度看,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 徐玉梅刘春光杨永
- 关键词:高校学报出版转型核心竞争力
- 基于柯氏模型的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机制探索被引量:8
- 2015年
-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提高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从国家到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考核。如何根据高校的特点科学、合理、公正、准确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新机制进行了探索。
- 于长英徐玉梅
- 关键词:柯氏模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 建筑类高校推广BIM技术的必要性及措施被引量:7
- 2015年
-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正在建筑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一些大型设计机构和企业开始应用。作为建筑业人才培养摇篮的建筑类高校,推广和应用BIM技术责无旁贷。文章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阐释在建筑类高校推广BIM技术的必要性及措施。
- 于长英徐玉梅
-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
-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明确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部分本科高校面临的新课题。转型本科高校,只有深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
- 于长英吕文浩徐玉梅
- 关键词:校企合作适应性
- 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结构分析
- 2012年
- 阐述了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结构。论述了期刊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是产业链的源头;期刊数字出版数字运营商是产业链的关键。提出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间是融合不是取代,融合是协作,不是绑架,也不是"通吃",构建一条完整的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是期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徐玉梅刘春光
- 关键词: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
-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只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才能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校企合作既是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转型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校缓解自身就业压力的需要。为此,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沈阳建筑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 于长英吕文浩徐玉梅
- 关键词:校企合作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