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4篇植物
  • 4篇环境因子
  • 4篇浮游植物
  • 2篇典范对应分析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营养化
  • 1篇优势种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分析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因子
  • 1篇多元逐步回归...
  • 1篇浮游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篇杨德国
  • 5篇郭坤
  • 5篇柴毅
  • 5篇何勇凤
  • 5篇彭婷
  • 3篇罗静波
  • 1篇李昊成
  • 1篇谭凤霞
  • 1篇李学山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湖海子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14年
2012年7月对长湖海子湖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含变种和变型),以绿藻最多(45.10%),其次为蓝藻(29.41%)和硅藻(13.73%),裸藻、甲藻和隐藻所占比例均低于2%。共鉴定出8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39.01×105-575.20×105 cells/L,平均值为385.86×10^5 cells/L。根据海子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水平、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海子湖水域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站点与TN、NH3-N、DO及TP关系较紧密,主要浮游植物中多数蓝藻与TN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与海子湖狭长形地形、进水口产生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沿岸较多人为因素干扰紧密相关。
柴毅彭婷李昊成郭坤何勇凤杨德国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CCA
海子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2012年春季对长湖海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水环境指标进行调查,同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 (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子湖共检测到浮游植物93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Chlorophyta)最多,占46.76%,其次为硅藻(Bacillariophyta)和蓝藻(Cyanophyta),分别为22.65%和15.0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优势度高达0.36;浮游植物丰度在86.21×105~410.12×105个/L,平均为232.85×105个/L。多样性指数为1.82~3.28,均匀度指数为0.40~0.63。根据浮游植物丰度水平、优势度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海子湖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C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到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以及磷酸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海子湖地形、人为干扰因素以及水动力学相关参数。
柴毅彭婷郭坤李学山何勇凤杨德国谭凤霞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3
2017年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郭坤彭婷罗静波杨德国何勇凤柴毅
关键词:浮游动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湖北省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被引量:42
2016年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使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重叠公式测定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站点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与生态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区域以蓝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优势种种类和密度随季节变化,表现出1-2个种类成为主要优势种,在丰度、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上远大于其他优势种的特征.依据优势度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将优势种分为3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作为4个季节优势种,占据更多的资源位点,有更大的生态位宽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蓝藻门的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在夏季成为主要优势种,其丰度远大于其他种类,但受到种间竞争及高等水生植物的抑制,没有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其他种在不同季节此消彼长,但仅在若干季节成为优势种.海子湖区周围的进出水口及马洪台区、圆心湖区的围网养殖会直接影响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进而改变浮游植物优势种在各区域的分布,使用t检验证实了这种差异.环境因子与优势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N/P比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
郭坤杨德国彭婷罗静波何勇凤柴毅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生态位
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7
2014年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并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于2012年夏季对长湖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长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共有53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41属,其中以绿藻最多(24种,占总数量的38.9%),其次为蓝藻(15种,占总数量的36.0%)和硅藻(7种,占总数量的14.1%)。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大于0.02)共10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是4个区域的共有优势种,最高优势度达0.72。浮游植物丰度为12.03×106–62.13×106 cell·L–1,平均值为27.71×106 cell·L–1。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圆心湖、海子湖、马洪台、庙湖依次降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9–3.2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0.83。选取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5项参数计算得出综合营养化指数。通过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12年夏季长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程度。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总悬浮物、总磷、溶氧以及亚硝酸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两栖颤藻、席藻属(Phormidium)、鱼腥藻属(Anabeana)等蓝藻对总氮的需求较大。长湖各站点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形、人为干扰以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柴毅彭婷郭坤何勇凤杨德国罗静波
关键词:典范对应分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富营养化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