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选惠
- 作品数:42 被引量:2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成都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试论武术的学科结构体系被引量:14
- 1994年
- 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不仅仅在于动作技术结构与动作规则有其特殊性,还在于它运动表象的背后,有一套驱动它而区别于现代体育运动技术理论的理论基础。武术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沿袭中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运动方式,具有自身的知识群。本文以传统理论为基础,依据现代教育学的要求,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的概念,按一定的教学程序要求,对构建武术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初步的尝试。
- 张选惠肖正
- 关键词:课程武术
- 陈式太极拳的肌电图研究被引量:4
- 1989年
- 本文试用电子计算机,对陈小旺演练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全过程的表面肌电图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肌电积分值、均方根振幅、功率谱、互相关函数的变化,探讨了太极拳运动时肌电图特征及其一般规律,为太极拳练习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 张选惠黄志强胡怀中高兴
- 关键词:陈式太极拳表面肌电图太极拳运动三角肌互相关函数股直肌
- 试论武术竞赛市场
- 采用调查法对我国武术竞赛市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武术竞赛市场的现状及特点。我国武术竞赛市场尚处于启动阶段,不但市场规模小,而且市场主体嫩弱。散手竞赛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套路竞赛市场尚待开发。社会武术竞赛活动大多停留在"武术...
- 张选惠
- 文献传递
- 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嬗变与女子民间体育的历史回顾被引量:3
- 2010年
- 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以及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观演变的分析来审视古代女子民间体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女性观的嬗变与女子民间体育参与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妇女女性意识演变的心路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推动现代女子民间体育的发展。
- 高丽张选惠
- 关键词:女性观
- 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现状及其现实意义——以全国十二城市为例
- 2012年
- 以"中国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组对全国十二城市妇女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情况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妇女参与武术健身的基本现状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妇女群体参与武术健身锻炼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推动武术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朱承敏马钢杨皓张选惠
- 关键词:妇女武术健身全民健身群众体育
- 浅论白马藏族的社会文化变迁对其参与传统体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白马藏人参与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白马藏族的传统体育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以及宗教祭祀文化等因素对白马藏族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影响。
- 朱承敏王锦马钢张选惠
- 关键词:白马藏族文化变迁传统体育
- 体育史上的女性书写——兼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性别考量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梳理中西体育历史中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和女性对平等参与体育的抗争的基础上,提出:女性全面参与体育和在体育运动中地位的提高是衡量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实反映.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应充分认识"性别均衡"的发展原则,重视女性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作用,设置和健全更多女性参与的运动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项目管理,促进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 文善恬杨慧馨李伟国张选惠
- 关键词:女性体育民族传统体育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传统体育发展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阐释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性别制度、性别观念、社会分工及性别角色等因素影响下,妇女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困境,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性别和谐的作用,并提出在"社会性别主流化"背景下妇女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妇女体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张选惠李传国
- 关键词:社会性别民族传统体育妇女女性主义
- 八运会武术套路预赛指定动作失误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B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参加第八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暨全国武术锦标赛(男子赛区)29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运动员158人。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122观察法现场观察统计与观看各场比赛录像。1?..
- 王静张选惠潘东庆平
- 关键词:失误率长拳南拳拳术旋风脚预赛
- 社会性别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 <正>研究目的:社会性别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生理性别或自然性别,反映着人们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角色、关系、地位和行为模式的认同与规范,对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
- 张选惠李传国郭永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