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环
- 作品数:295 被引量:4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华南沿海香港牡蛎稚贝生态育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土池选择、土池清理、土池肥水、稚贝投放、日常管理等环节,对3-9mm稚贝经过60-90天生态育成,可以高效率的培育出大量香港牡蛎幼贝(中蚝),即大规格商...
- 张跃环肖述喻子牛
- 文献传递
- 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比较被引量:14
- 2013年
-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AA自交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HA稚贝生长快于HH,但慢于AA。另外,研究发现H♀×HA♂回交组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HA差异不显著,优于其它回交组。
- 霍忠明王昭萍梁健刘振沈建平张跃环姚托苏家齐于瑞海
-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近江牡蛎杂交存活
- 一种砗蚝微卫星位点及鉴定引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砗蚝微卫星位点及鉴定引物。砗蚝微卫星位点HH101、HH102、HH103、HH104或HH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砗蚝微卫星位点HH101、HH102、HH103、HH104和HH105的核苷酸序列分...
- 马海涛喻子牛张跃环肖述
- 一种高效、快速的牡蛎纯系制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快速的牡蛎纯系制种方法。它是利用四倍体精子作为雄性来源进行雌核发育诱导,解决以往靠雌核发育系和正常受精子代均为二倍体的难以区分或者区分不准的难题,实现了仅仅通过倍性检测就可以鉴别雌核发育子代的目的。...
- 张跃环秦艳平万韦韬喻子牛
- 一种适合于南部海区常见砗磲种类鉴定的通用单引物、试剂盒和鉴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南部海区常见砗磲种类鉴定的通用单引物、试剂盒和鉴别方法。本发明建立了利用多条下游引物竞争性退火的通用单引物多重PCR检测和鉴别5种我国南部海区常见砗磲科物种(无磷砗磲、鳞砗磲、长砗磲、诺瓦砗磲和砗蚝...
- 马海涛高红梅喻子牛张跃环
- 文献传递
- 一种牡蛎远缘杂种不育的育性恢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蛎远缘杂种不育的育性恢复方法。采用远缘杂交方式,将香港牡蛎和长牡蛎进行性腺同步化处理,然后进行种间牡蛎杂交,获得高度不育的杂交后代F1;在杂交后代F1杂种成熟季节,对其育性进行分析,筛选可育个体;采取家...
- 张跃环肖述张扬喻子牛
- 文献传递
- 一种牡蛎细胞凋亡基因SMAC基因及其在制备病理检测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牡蛎细胞凋亡基因SMAC基因及其在制备病理检测诊断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该物种细胞凋亡的标志性基因SMAC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的第50至1006bp所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氨...
- 向志明秦艳平马海涛李军张扬肖述张跃环喻子牛
- 文献传递
- 一种牡蛎三倍体快速生长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蛎三倍体快速生长新品系的培育方法。通过牡蛎二倍体优良群系筛选、选育和构建牡蛎二倍体快速生长系、药物诱导得到三倍体、诱导和构建牡蛎四倍体快速生长系、牡蛎三倍体快速生长新品系规模化生产培育等技术环节,结合使...
- 秦艳平张跃环喻子牛
- 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在水温22.8~24.6℃,盐度24~25,pH 7.82~8.36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密度(5、10、15、20、3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3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5、10、15、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金藻(J)、小球藻(Q)与混合投喂[JQ11(J:Q=1:1)、JQ12(J:Q=1:2)、JQ21(J:Q=2:1)]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单独投喂效果较差,混合投喂效果相对较好。在四角蛤蜊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10个/ml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 赵越王金海张丛尧刘洋闫喜武王琦霍忠明姚托张跃环杨凤张国范
- 关键词:四角蛤蜊培育密度饵料种类存活变态
- 一种长杂回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杂回交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本发明通过精卵制备、受精孵化、子代培育等技术环节,克服了杂种F1雄性不育的特性,利用杂种F2中兼具杂种F1特性、完全可育的雄性个体作为精子来源,与长牡蛎卵子受精,成功培育出长...
- 张跃环喻子牛肖述张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