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赫楠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司法改革中的程序正义取向——释明权初探被引量:2
- 200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长期以来的争论——我国是否应该有释明权,作出了回答。这项被大陆法系国家看重的概念,其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存在价值?在我国是如何被规定的?在我国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它是对法官权力的约束还是对法官权力限制的反弹?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答案。
- 陈杨张赫楠
- 关键词:释明权当事人主义程序正义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阶段的证明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采取申请启动与职权启动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将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行使,法官具有程序启动的决定权。作为申请主体的被告方必须提供相应线索或者材料以完成启动阶段的证明责任,并承担举证未能达到证明标准时不予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不利后果。启动阶段的核心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被告方的证明责任如何履行、证明标准如何把度以及证明方法如何实现。通过完善程序保障性措施提高辩方申请的有效性,明确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约束法官的裁量权,是建构启动阶段证明机制的必然选择。
- 张赫楠徐阳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 非法证据排除证明机制研究
- 2010年“两个规定”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证明的方式完成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反映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运行不畅的问题,表现在辩方履行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的初步证明责任上证明方法有...
- 张赫楠
- 关键词:非法证据
- 文献传递
- 论非法证据范围的界分
- 2015年
-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认为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虽然全面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然而实施中仍出现对非法证据范围认识不清、混淆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的界限、扩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增加规则适用难度、排除困难等问题。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是正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制度设计初衷的前提。
- 张赫楠
- 关键词:非法证据瑕疵证据
-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研究
-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是刑事诉讼证明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论题,是证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探讨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等其他相关问题的载体。学术界对此争论颇多。本文从证明对象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证明对象的范围作出了界定。针对学术界对于证...
- 张赫楠
- 文献传递
- 附属型跨境网购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 自20世纪末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目前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中产阶级家庭规模不断扩大,国人对海外优质商品的需求强劲增长,消费升级带动跨境网购...
- 张赫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