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羽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壮族嘹歌
  • 3篇民歌
  • 2篇修辞
  • 2篇意象
  • 2篇隐喻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女性身份
  • 2篇壮族民歌
  • 1篇道德
  • 1篇典型结构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发展
  • 1篇修辞对比
  • 1篇隐喻意象
  • 1篇英国浪漫主义
  • 1篇英国浪漫主义...
  • 1篇英国诗歌
  • 1篇英译
  • 1篇英语

机构

  • 13篇百色学院

作者

  • 13篇张羽

传媒

  • 5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作家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延边党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妖精集市》中的多重姐妹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小妖精集市》是前拉斐尔派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看似同性恋的关系,实质上表现了两位女主人公莉齐和劳拉之间特殊的关系,即拯救者与被拯救者、母亲式的姐妹和共同体成员关系。这对姐妹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诗人在集体无意识感召下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即"迷途"的女性只有通过实现心理成熟或是完成个体化过程才能获得自我拯救,并最终被社会所接纳。
张羽
壮族嘹歌壮-汉-英三语平行语料库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XML语言创建的壮族嘹歌壮-汉-英三语平行语料库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语料库建设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现有的壮族民歌遗产进行数据采集和档案式保护;为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比较研究提供跨语言信息检索服务;为翻译学和翻译教学研究提供真实语料与语言转换数据支持。
张羽
关键词:壮族嘹歌平行语料库XML
壮英民歌认知模型对比研究初探
2014年
中国壮族和英国民族民歌,在爱情主题上都存在超越时空的"共同想象",这使得二者的比较研究有了可比性。但是,双方在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这种"共同想象"必然是同中有异,以认知诗学和比较文学理论分析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和文学规律,在民俗学和译介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张羽
知觉与逻辑—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认知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英国民歌则主要反映角色—背景线性转换的知觉模式和客体主体化、主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
张羽
关键词:逻辑关系
壮族嘹歌英译的认知语用框架探析——以《平果壮族嘹歌》为例
2013年
从认知诗学和语用学视角,运用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和维索尔伦(Jef Versehueren)的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探讨了《平果壮族嘹歌》英译的基本框架与机制。
张羽
关键词:语言选择
父权制社会个体化失败男性的缩影——浅析《王子的历程》中的王子形象被引量:1
2011年
《王子的历程》是一首典型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叙事诗。它以男性视角描写男性的生命历程,揭示出以王子为代表的父权制社会中个体化失败男性的精神世界和这种不良个体化的社会意义。
张羽
关键词:个体化
杨枢任驻日公使期间翻译赞助行为研究
甲午战争以后,有识之士纷纷倡议翻译东书,加之新政法律改革的推动,日—汉翻译鼎盛。驻日公使杨枢是其中重要赞助人之一。本文梳理了1903-1907年间杨的赞助行为,主要有三方面:(1)培养选拔口笔译翻译人才;(2)与日方机构...
张羽
关键词:驻日公使
隐喻意象中的道德观照——中国壮族嘹歌与英国诗歌修辞对比
2011年
火和动植物意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平果壮族嘹歌》和英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隐喻修辞手法之中,但是,在使用这些意象表现婚恋道德的主题时却分别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认为二者不同的历史文化轨迹和社会心理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张羽
关键词:英国诗歌隐喻意象文化根源
罗塞蒂《珍妮》中讲述者的沉思与女性主题
2015年
《珍妮》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的一篇戏剧独白作品,因其大胆直接地表现堕落女性主题而备受争议。从女权主义和心理分析视角考查讲述者的沉思和诗歌的女性主题有利于解密讲述者思想的复杂微妙之处。讲述者看似矛盾的思维实际是不断深化对女主人公珍妮和卖淫行业理解的过程,也是他实现综合平衡心理发展的过程;要消除卖淫彻底拯救如珍妮一样的女性要依靠男性深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克制欲望,正确对待两性关系。
张羽
关键词:卖淫女性身份心理发展
修辞中的自然意象与文化——壮族嘹歌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修辞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平果壮族嘹歌》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虽然在艺术形式、主题和形成发展时期上相似,但是由于二者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二者在比较性修辞方法中使用的自然意象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张羽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隐喻自然意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