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月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易位
  • 2篇预后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瘤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炎
  • 2篇间变性
  • 2篇浆细胞
  • 2篇浆细胞瘤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理
  • 2篇MYC
  • 2篇TOLL样受...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活性
  • 1篇人微小病毒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张月华
  • 7篇刘一雄
  • 5篇王哲
  • 4篇朱瑾
  • 4篇范林妮
  • 4篇郭英
  • 4篇张微晨
  • 4篇王璐
  • 3篇闫庆国
  • 3篇黄高昇
  • 3篇王映梅
  • 3篇李培峰
  • 2篇范国庆
  • 1篇阎庆国
  • 1篇李侠
  • 1篇郭双平
  • 1篇尹志勇
  • 1篇李明阳
  • 1篇吕杨
  • 1篇魏洁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范国庆刘一雄文璐王映梅王璐张月华王哲闫庆国杨兰郭英
关键词:HIV病毒EB病毒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我国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发生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LCH组织标本,采用桑格测序法检测其中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蛋白的表达。分析BRAF V600E、MAP2K1基因突变与LCH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单/多系统)的关系。结果:在35例LCH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82.9%侵及骨组织,97.1%是单系统LCH(single system LCH,SS-LCH),2.9%是多系统LCH(multi-system LCH,MS-LCH)。桑格测序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17.1%,MAP2K1基因突变率为14.3%,MAP2K1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互异性;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阳性表达率为28.6%,涵盖了桑格测序法测得的突变病例。BRAF V600E和MAP2 K1基因突变更多出现在未成年组(35.7%和28.6%),其中BRAF V600E突变在未成年人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8);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对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国LCH患者大部分都是SS-LCH,主要侵及的部位是骨组织,且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为97.1%。桑格法所测的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率均低于西方报道,两者存在互异性,分别为17.1%和14.3%。所有MAP2K1基因突变都是点突变,没有框内缺失突变,发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112 G>A p.E38K;BRAF V600E和MAP2K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未成年组中,提示各年龄层中LCH的发病机理可能不同,可能RAS/RAF/MEK/ERK通路在未成年人LCH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外这两种突变对LCH的生存无影响。
曾凯旋郭英刘一雄张微晨张月华李明阳李侠魏洁吕杨赵丹珲王哲闫庆国郭双平
关键词:BRAF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
Toll样受体7,9与人细小病毒B19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人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B19)抗原与TLR7,9(Toll-like receptor7,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单纯桥本甲状腺炎及2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19抗原及TLR7和TLR9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3例新鲜HT组织做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B19抗原和TLR7,B19抗原和TLR9的共定位关系。另外,用免疫共沉淀检测3例新鲜标本中B19抗原和TLR9的相互作用。结果:B19抗原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33/41);TLR9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正常甲状腺组两者均阴性,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B19抗原的阳性表达与TLR9的阳性表达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P=0.001)。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19抗原和TLR9蛋白明确共定位于桥本甲状腺炎嗜酸性变的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进一步显示B19抗原与TLR9存在相互作用。TLR7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嗜酸性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均阴性。结论:TLR9通过识别B19抗原在HT的发病中起作用,TLR9很可能是B19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
张月华王璐朱瑾范林妮张微晨刘一雄王哲阎庆国郭英黄高昇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人细小病毒B19TOLL样受体7TOLL样受体9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是具有浆母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97年Delecluse等报道了一系列发生于艾滋病患者的原发于口腔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由具有浆细胞分化的大细胞组成,这类肿瘤首次被称为浆母细胞淋巴瘤。由于PBL高度侵袭的本质和浆细胞分化的特点,WHO(2008)淋巴及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划归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罕见亚型。目前认为,HIV、EBV感染及Myc基因异位可能与PBL发病有关。由于其形态学具有浆母细胞分化的特点,与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鉴别困难;另外,虽然PBL的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且预后极差。鉴于此,本文主要对PBL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和了解。
范国庆刘一雄张月华王映梅王哲闫庆国郭英
关键词:HIVEBV
肾细胞癌中RSK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RCC标本中RSK4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SK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0例RCC标本中,39例为RSK4阳性表达,且不同病理类型的RSK4阳性表达水平不一。经统计学分析,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Fuhrman分级(P<0.001)、高病理分期(P=0.006)及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2)呈正相关;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R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1)。结论 RSK4有助于不同类型RCC的鉴别诊断及其可以成为RCC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付国庆范林妮尹志勇李培峰刘一雄朱瑾张月华王哲
关键词:肾细胞肿瘤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Toll样受体3与人微小病毒B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和人微小病毒B19(B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T)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石蜡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TLR3和B19在HT中的表达与定位,分析两者与HT发病的关系。结果:TLR3和B19主要表达在HT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且大多数(62%)位于同一细胞内。在33例HT病例中,TLR3染色18例以胞浆表达为主,15例以胞核表达为主;B19染色18例主要表达于胞浆,11例主要表达于胞核,4例为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TLR3和B19在HT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65,P=0.001)。结论:TLR3和B19在HT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呈共表达,表明TLR3可能通过特异性识别人微小病毒B19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RNA,使促炎症因子及辅助刺激分子释放,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张微晨王璐范林妮朱瑾李培峰刘一雄张月华黄高昇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TOLL样受体3人微小病毒B19
鼻咽NK/T细胞淋巴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其增殖活性的关系
2012年
目的:研究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数量与肿瘤增殖指数,以及2种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与CD163)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例鼻咽NK/T细胞淋巴瘤和12例炎性反应病例的Ki67,CD68以及CD163。并对染色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的TAMs数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24),同时,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09),CD68的阳性率略高于CD163,但无统计学意义。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TAMs的数量,与反应性病变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的TAMs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表明TAMs可促进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且2种标志物(CD68及CD163)均可识别TAMs。而CD163为TAMs的标志物似乎更加准确。
刘一雄王映梅李培峰范林妮朱瑾王璐张微晨张月华黄高昇
关键词:鼻型NK/T细胞淋巴瘤KI-67标记指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