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49 被引量:35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多环芳烃
  • 22篇污染
  • 21篇土壤
  • 18篇多环芳烃污染
  • 18篇烃污染
  • 13篇污染土
  • 13篇污染土壤
  • 12篇多环芳烃污染...
  • 10篇降解
  • 8篇菌根
  • 7篇微生物
  • 7篇菌根真菌
  • 6篇土壤微生物
  • 6篇农田
  • 6篇农田土壤
  • 6篇臭氧
  • 6篇臭氧浓度
  • 6篇臭氧浓度升高
  • 5篇苜蓿
  • 4篇玉米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上海第二工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通化市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吉林省生态恢...

作者

  • 49篇张晶
  • 39篇林先贵
  • 15篇尹睿
  • 10篇李烜桢
  • 8篇胡君利
  • 8篇王一明
  • 7篇曾军
  • 7篇刘魏魏
  • 6篇朱建国
  • 5篇余永昌
  • 5篇杨婷
  • 5篇李全胜
  • 5篇汪勇
  • 4篇王俊华
  • 3篇陈效民
  • 3篇吕家珑
  • 3篇白建峰
  • 2篇冯有智
  • 2篇沈标
  • 2篇宋清海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科学观察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双加氧酶基因及其克隆表达和对芘和苯并[a]芘的转化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加氧酶基因及其克隆表达和工程菌对芘和苯并[a]芘的转化。该酶不仅能够转化四环多环芳烃-芘,而且还能转化五环的苯并[a]芘,在高环多环芳烃的基因工程菌修复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曾军张晶林先贵李烜桢朱弘
文献传递
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
本项目针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突出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环境问题,筛选高效降解PAHs(特别是4环和5环等高分子量PAHs)的微生物降解菌,构建高效降解PAHs微生物菌种库,并通过营养配...
林先贵张晶王一明曾军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生物修复原位修复
一种用于降解多环芳烃粗酶制剂的提取方法
一种用于降解多环芳烃粗酶制剂的提取方法,提取步骤为:向新鲜菇渣中加入pH为4~6的酸性缓冲液,在20~40℃,转速100~200rpm的条件下振荡2h,11,000g高速离心10m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本发明是一种...
李烜桢林先贵张晶
文献传递
植物间作系统在多环芳烃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采取野外田间原位修复方式,研究经济作物和修复植物单作和间作模式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试验处理中,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效果均略低于苜蓿单作和黑麦草单作的,但是,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具有较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处理对土壤PAHs总量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5%~30%,其中高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6%~35%。这两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为9×10~6~12×10~6 CFU·g^(-1)、7×10~4~9×10~4 CFU·g^(-1)和4×10~5~14×10~5CFU·g^(-1),同时,PAHs降解菌数量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达到1.3×10~5~1.8×10~5 MPN·g^(-1),占细菌总数的6%~8%,是其他处理的2~3倍。修复植物苜蓿或黑麦草和经济作物玉米间作模式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土壤PAHs的降解率,在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晶汪勇林先贵尹睿
关键词:污染修复多环芳烃植物修复间作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9年和2010年的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从100.0~110.9μg g-1降低至81.3~94.5μg g-1。臭氧浓度升高下BIOLOG平均吸光值(AWCD)有低于对照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50%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优势度及均一度无显著影响。2010年碳源底物利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5倍当前臭氧浓度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底物的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本研究揭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产生积累效应,并通过微生物碳源底物有效性的改变最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
余永昌林先贵冯有智张晶李全胜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稻田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蚯蚓和发酵牛粪促进南瓜苗修复PAHs污染农田土壤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寻求高效修复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接种蚯蚓和施用发酵牛粪对南瓜苗修复3环以上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施用牛粪(D)、单接蚯蚓(E)、接种蚯蚓和施用牛粪(ED)、不接种蚯蚓和不施用牛粪的对照(CK)共4个处理,播种10周后收获。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和施用牛粪的共同作用下能有效提高南瓜苗生物量,有利于南瓜苗在PAHs污染的土壤生长,特别是地上部分的生长;接种蚯蚓或/和施用牛粪有效地提高了南瓜苗从土壤中吸收3~5环PAHs化合物的效率,且南瓜苗地上部吸收的PAHs量最低是地下部的6倍。因此,结合蚯蚓和发酵牛粪的辅助作用,南瓜苗地上部生物量较大,能从土壤中吸收多种PAHs化合物,与仅依赖于土壤自身的作用相比,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土壤中3环以上PAHs化合物的去除率提高23%以上,可组合应用于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该研究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白建峰秦华王景伟张承龙林先贵胡君利张晶王一明
关键词:土壤污染蚯蚓南瓜多环芳烃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臭氧FACE(free-air O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70 nmol.mol-1)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w(全氮)、w(矿质氮)、脲酶活性、氨氧化细菌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小麦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臭氧摩尔分数平均为45 nmol.mol-1)相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不同生育期氮吸收量总体趋于升高,土壤w(全氮)、w(铵态氮)和w(硝态氮)总体趋于下降,在小麦成熟期土壤w(全氮)和w(铵态氮)分别比对照下降9%和71%(P<0.05),而w(硝态氮)比对照下降36%;臭氧浓度升高使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总体趋于增强,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小麦的生长,臭氧熏蒸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趋于升高,在小麦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小麦成熟期,尽管臭氧熏蒸土壤单个氨氧化细菌的硝化活性比对照下降57%,但土壤整体硝化强度却比对照提高123%;臭氧熏蒸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单个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活性却比对照降低96%,达显著水平(P<0.05)。认为臭氧浓度升高促进了小麦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导致土壤氮素库存量降低,进而加快了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表现为脲酶活性升高,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但它们的代谢活性反而下降。
李全胜林先贵胡君利张晶余永昌沈标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脲酶活性
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利用食用菌菌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1).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种植紫花苜蓿,穴间距30~40cm;(2).株高7~10cm时在植物根圈直径5~25cm范围5~10cm深的土壤中施加干...
张晶林先贵尹睿
文献传递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溶液中直接观测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英文)
2018年
本文利用自制的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溶液环境下直接观测到TiSe2、MoTe2和TaS2样品的原子分辨率图像.通过将单晶样品在溶液中直接解理,可以保护解理过的新鲜样品表面在几个小时内不会被严重污染.利用自行搭建的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首先观察到了TiSe2活泼样品的原子分辨率图像,并观察到了TiSe2表面所特有的点缺陷和三角形缺陷结构.此外,还观察到了MoTe2的原子分辨率超结构和TaS2表面的电荷密度波结构.结果表明:在室温、溶液环境下能更高效的研究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等活泼样品的表面电子态结构,同样适用于溶液环境下的电催化和电化学研究.
王泽王泽葛威锋孟文杰张晶张晶侯玉斌侯玉斌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电荷密度波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单株水稻(Oryza sativaL.)的氮吸收量趋于升高,土壤全氮含量趋于下降、脲酶活性趋于增强,在成熟期土壤全氮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9%,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13%。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但臭氧熏蒸土壤与对照相比趋于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土壤中单个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均趋于下降,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对照相比也平均下降17%和24%。结果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因为水稻氮素吸收增强而加快,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趋于增多,但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均趋于下降。
李全胜林先贵胡君利张晶余永昌沈标朱建国
关键词:臭氧浓度升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脲酶活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