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 作品数:50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有关文学通则的对话
- 2005年
- 杜威·佛克马、李森、张晓红三位学者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各自对文学研究、批评和阅读中是否存在着某种通则的看法,内容涉及俄国形式主义、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科学与人文等范畴,同时,对诸如研究与批评的划分、文化成规、文学重写、艺术有无本质等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 杜威.佛克马李森张晓红
- 关键词:成规重写艺术本质
- 从“铁姑娘”到“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迁被引量:14
- 2008年
- 从"五四"新女性到"妇女干部",从"铁姑娘"到当代"新典范",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经历了历史变迁。官方意识形态和个人话语,社会主义伦理和传统的正统观念,性别平等和性别差异,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和交织,共同构建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共同界定其社会角色。而中国当代女性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表达自身的性别意识,以此对抗意识形态话语对个性和性别差异的束缚。其中一种做法是以4类新模范女性取代过去的原型化革命榜样,其中包括来自外国文化传统的新榜样。
- 张晓红梁建东
- 关键词:社会性别社会角色原型化典范
- 旅居国外的诗人:杨炼、王家新、北岛被引量:2
- 2017年
- 漂泊及其文学表现贯穿古今,无所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范例古有楚国漂泊诗人屈原,他被楚王逐出郢都,流放于乡野。在当代中国,也有一些以漂泊为主题或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有多种表达方式,如流散、离散漂流、漂泊,海外、异乡等。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诗人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史文学表现
- 非字面意义:西川的明确诗观被引量:7
- 2003年
- 出生于1963年的西川是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影响着当代中国文学的风貌。^①本文旨在探讨西川的明确诗观(explicit poetics),即他对文学现象,尤其是他对诗歌的见解。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何谓诗歌,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艺术风格灵感诗歌理论诗歌形式语言
- 不理你受不了还是不管你乐逍遥——小议中国诗坛被引量:1
- 2003年
- 位于北京东三环北路长虹桥附近龙博广场内的红场秀文化发展公司常推出服装表演、有奖竞猜、歌舞晚会、音乐等节目。在画家童振刚、诗人方子的共同创意下,红场秀俱乐部于2002年10月18日举办了题为“她们:语言与形象”的活动。红场剧院的廊道里展出了女画家王淑玲、张惠可、朱冰、侯丽梅、石磊、王小琳、日出、枫翎、杜婕的油画作品,构成“形象”部分;在剧院大厅内女诗人潇潇、阿B、冰岛、刘霞、方子的诗歌朗诵,构成“语言”部分和“二手玫瑰”摇滚乐队的现场表演轮流上场。
- 柯雷张晓红
- 关键词:中国文学艺术风格先锋诗歌
- 文化自信的百年叙事: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 2023年
-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比较文学的肇始、起步、沉寂、复兴和繁荣等五阶段历程,综述主要成果,勾勒中国比较文学百年来以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精神纽带和构筑文化自信的历史脉络。其次,概述比较文学复兴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全面检视相关的学术机构、学术活动、学科设置,以及本、硕、博人才培养诸方面的体制化建设,通过梳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派建构的探讨与争鸣,阐释其跨文化学科内涵与理论构建对文化自信命题的回应,据此反思和展望如何提升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强调,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当立足中国语境,直面(逆)全球化现实,大力加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赓续文化自信的百年叙事,朝着文化他信、文化互信和文化共信的终点砥砺前行。
- 张晓红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文化自信中国学派
- 羊皮重写纸上的童话乌托邦——解读《摩尔人最后的叹息》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后追杀令"时代,拉什迪通过创作《摩尔人最后的叹息》(1995)重访"想象的家园"。向后回望的怀旧情结和向前预设的乌托邦冲动交织在一起,在拉氏童话书写中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童话的乌托邦效应在作者一主人公一读者这一完整文本链上运作。拉什迪借"外显作者"兼小说主人公莫里斯之口,以"形式化撒谎"的名义创造了集写作策略、文化策略和政治策略为一体的复合型文本策略,制造了童话性、互文性和政治性交融渗透、互相强化的文本效应。遗憾的是,虽裹着童话外衣,小说的政治表白和道德说教意味过于浓厚,情节构造和人物塑造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有刻意讨好穆斯林读者以求和解之嫌,缺乏拉氏早期作品审美留白和政治反讽的张力。
- 张晓红
- 关键词:拉什迪乌托邦
- 201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
- 2017年
- 10月8日上午,201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第22届年会组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大学召开。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曹顺庆,副会长杨慧林、王宁、陈跃红、高旭东、张辉、宋炳辉及副秘书长张冰、张靖出席会议。
- 张晓红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组委会副秘书长
- 中美自白诗:一个跨文化互文性个案被引量:4
- 2005年
- 批评家普遍认为,“自白”文学是一种暴露真实生活经验的文学表达,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写真和模仿。如果偏离这种主流的阅读经验,把注意力转向诗歌文本对前文本的重写,采用文本分析和互文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挖掘中美自白诗的审美潜质,审视其在中国的接受,就会发现中国诗人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共同偏好如何机缘巧合地促成中国“自白”诗的形成,而诗评家把自白标签任意地贴在女诗人身上的做法是不妥的。
- 张晓红
- 关键词:忏悔自白自白诗互文性中国女性诗歌
- “诗性正义”理论观照下的网络文学和公共生活被引量:1
- 2023年
-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使其陷入“文学性”和“公共性”双重失落、错位、悖论。“诗性正义”理论通过强调文学想象和情感认知、提倡批判性文学对话、开启文学—伦理学探索以介入公共生活,重新激活文学的公共性,无疑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网络文学特有的交互式接受机制和阅读体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载体和通路;“诗性正义”赋予网络文学超越虚拟空间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使文学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与其他读者的平等交流中进行道德反思,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参与公共生活。总之,作为经验现象的网络文学与“诗性正义”理论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网络文学交互式阅读体验为“诗性正义”公共话语实践带来经验参照;“诗性正义”也对网络文学发挥其潜在的公共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规范作用。
- 张晓红雷婕
- 关键词:诗性正义网络文学公共生活文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