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灌洗疗法治疗急性脓胸30例被引量:5
- 1996年
- 灌洗疗法治疗急性脓胸30例许玉贵,张方自1989年至1993年采用胸腔灌洗法治疗30例急性脓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7~76岁,平均41.9岁。右侧脓胸18例,左侧12例。入院前均经抗生素治疗。入院后抽脓细菌...
- 许玉贵张方
- 关键词:脓胸灌洗疗法
-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5月34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行腔内技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42~79(平均58.3)岁。左侧髂动脉病变15例,右侧髂动脉病变12例,双侧髂动脉病变7例,包括累及腹主动脉末端2例。合并高血压30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脑血管病2例。术前均行CTA明确诊断。结果:34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共植入支架44枚,临床症状改善。术后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1例再狭窄,狭窄程度50%,缺血症状不明显,未治疗。结论:应用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 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 关键词:主髂动脉腔内治疗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150例患者(240肢)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为3组,每组80肢。A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戴戒术,B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术,C组行腘静脉半腱肌-股二头肌肌襻代瓣膜术。3组均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级与临床记分评价疗效。结果 C2~C4患肢手术前后临床记分差值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C组C5患肢手术前后临床记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C6患肢手术前后临床记分差值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临床记分均低于术前[A组(4.41±1.19)分vs.(3.40±2.18)分,B组(4.35±1.26)分vs.(2.35±2.41)分,C组(4.44±1.22)分vs.(2.38±2.24)分;P均〈0.01]。结论原发性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应依据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 陈辉张方王天佑陈学明许晓航陈福森
- 关键词: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 关键词:预后
- 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1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方法器械吻合后用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吻合口。结果 12例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器械吻合后用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吻合口,是降低吻合口瘘的较好办法。
- 陈辉张方
- 关键词:吻合术
- 微创引流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将微创引流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的手术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微创引流的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腔积液的减少比率及出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微创引流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胸膜腔积液的减少比率及出院时间的数据比较中均优于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微创引流的方式能够提高手术质量,更有效的减轻患者胸腔积液的症状,对患者恢复时间的缩短具有明显的作用。
- 赵跃峰孙娟张方武国栋张子瑜赵金超梁政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微创引流B超定位
- 改良Bentall术对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改良Bentall手术对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7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36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其中16例采用常规Bentall术(CG组),20例采用改良Bentall术(MG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CG组住院死亡1例(6.3%),MG组无死亡病例。MG组术中失血量少于CG组[(428.0±66.8)mlvs.(839.5±9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较CG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组患者术后12h引流较CG组少[(420.6±236.4)mlvs.(615.3±25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组患者围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量为(2.0±0.8)U,较CG组少[(4.8±2.1)U,P<0.05]。随访2~9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每组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结论改良Bentall手术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可安全用于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
- 杨传瑞周其文张建群张志忠白涛黄信生乔志钰张方马杰李大连郭建中程智广崔永超高翔杨峰李阳李莹莹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瘤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