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娜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植株
  • 2篇植株生长
  • 2篇生物菌
  • 2篇桃树
  • 2篇种瓜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种
  • 2篇密度制约
  • 2篇防菌
  • 2篇防菌剂
  • 2篇分离纯化
  • 2篇纯化
  • 2篇雌雄异株
  • 1篇性状
  • 1篇异种
  • 1篇油松
  • 1篇幼苗
  • 1篇幼苗存活率
  • 1篇针阔混交

机构

  • 11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农林职业...
  • 2篇吉林省蛟河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市西山试...

作者

  • 11篇张新娜
  • 4篇徐程扬
  • 3篇王娟
  • 2篇张春雨
  • 2篇孙广鹏
  • 1篇吴相菊
  • 1篇刘兆刚
  • 1篇何怀江
  • 1篇徐晴
  • 1篇赵秀海
  • 1篇李建
  • 1篇彭鹏
  • 1篇于淼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瓜拟多隔孢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瓜拟多隔孢菌及其应用,所述瓜拟多隔孢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菌株号为JSAFC 2218,于2024年05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
张新娜 余毅鑫 陈佳佳 翁靖韬 彭金凤 于健 员瑗 邱秀文 郝静颐 杜娟
东北天然次生林同种和异种密度制约效应随生活史阶段变化规律
2024年
探究温带森林不同生活史阶段是否存在密度制约现象,及密度制约的相对重要性是否随生活史阶段变化,可为温带森林局域尺度物种共存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21.12 hm2固定监测样地中451个幼苗监测样方连续3年(2016–2018)的动态监测以及乔木的复测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引入交互作用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引入物种间随机效应和交互作用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单独引入物种间随机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共4种模型,在群落和物种2个水平分析密度制约对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存活率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群落水平上,同种邻域效应对所有生活史阶段的存活率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幼苗的存活率受到同种成树较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同种幼苗邻体的显著正向影响。幼树和成树阶段的存活率均受到同种邻体的显著负向影响。同种负密度制约(CNDD)随着生活史阶段而减弱。异种邻域效应随生活史阶段和邻域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但没有明确的趋势。物种水平上,仅在成树阶段,邻域效应在物种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在其他生活史阶段,同种邻域效应和异种邻域效应在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负密度制约现象存在于该温带森林的所有生活史阶段,且CNDD随生活史阶段减弱,异种负密度制约对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存活率的影响受邻域尺度影响,但没有体现明显的趋势。由于受到“异群保护效应”或适宜生境等的影响,同种幼苗邻体对幼苗个体的存活率呈现正向影响。受物种生活史策略、生活型及物种多度等影响,邻域效应存在种间差异。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探究影响局域尺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机制时,需结合多物种和多生活史阶段进行综合分析。
强亚琪张新娜王娟张春雨
关键词:密度制约
雄全异株植物青楷槭繁殖策略
开花植物的交配方式和繁殖策略都非常复杂,开展植物繁殖特征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植物的繁育机制进行合理地解释。雄全异株性系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繁育系统,该性系统植物的繁殖种群中,仅存在两种类型的个体:雄性个体和两性个体。现...
张新娜
关键词:交配系统繁殖分配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北京近远郊地区油松径向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以气候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远郊油松天然林和近郊油松人工林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城市远郊自然生态系统和近郊山地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敏感度的差别。【方法】建立了远郊和近郊油松林的标准年表及差值年表,分别与气候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R软件建立年轮指数与气候指标的最优模型;通过4个韧性力指标分析近郊油松径向生长对干旱条件的响应。【结果】(1)两地均呈现气候暖干化现象,其中近郊地区气候暖干化现象更为严重。(2)年表中统计参数均显示,近郊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信息更敏感。(3)远郊油松径向生长与当年及上年秋冬季最低温、上年夏秋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近郊油松径向生长与上年及当年夏季极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及当年夏秋两季的SPEI呈显著正相关;近郊油松径向生长与当年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年均值呈显著正相关,且严重干旱事件期间对PDSI变化更敏感。【结论】远郊油松天然林和近郊油松人工林树木径向生长均存在“滞后效应”,近郊油松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受城市化的影响,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更加敏感,更易受到夏季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影响;但是,在不超过承受阈值的前提下,近郊油松人工林树木径向生长可从长期干旱事件中恢复。
李夏榕陈怡歆陈静飞朱济友孙广鹏韦柳端张新娜徐程扬
关键词:径向生长干旱胁迫气候变化油松城市化
雌雄异株植物簇毛槭繁殖代价延迟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植物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繁殖活动时必将导致其对生长发育等其他功能的资源投入下降,生活史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繁殖代价。植物繁殖代价主要体现为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当年营养生长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以及当年繁殖资源投入与未来生长发育资源投入之间的权衡,这意味着植物的繁殖代价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效应。本文利用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功能分离的属性,验证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簇毛槭是否存在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方法】2012年选取簇毛槭雌雄各90株,将不同性别植株分成3个处理组(A为对照组,B为摘除花朵即开花不结实组,C为摘除花蕾组)进行试验操作。2013年和2017年跟踪调查不同处理组中簇毛槭繁殖及生长状况。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处理方式下雌雄植株的1年生枝条长度和叶片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1年生枝条长度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雌株的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雄株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2013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和2级侧枝水平上雌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B组和C组显著大于A组。2017年花期,在1年生枝条水平雄株的叶片生物量顺序为C组> B组> A组,其中C组显著大于A组。【结论】构件水平影响着繁殖代价延迟效应的检测结果;雌雄异株树种簇毛槭的繁殖代价的延迟效应在营养器官上的表现具有性别和养分分配差异;繁殖代价延迟效应持续表现时间也具有性别差异。
赵海艳宋子龙徐萌黄云浩张新娜王娟
关键词:雌雄异株
采伐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采伐干扰对林分大小分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林木密集度随采伐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林内较稀疏的林木比例逐渐增加;从采伐干扰对主要树种的影响来看,不同树种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差异显著,采伐对5种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确定采伐强度不具指导意义;从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混交度考虑,LT处理对春榆、水曲柳和紫椴更有利,MT处理对红松和色木槭更有利;除紫椴外其他树种的密集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采伐干扰在短期内对林分整体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对主要树种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大,采伐强度在15%左右比较合理,也可以结合森林经营需求针对个别树种适当提高采伐强度,建议不超过20%。
李建彭鹏彭鹏何怀江张新娜张新娜吴相菊
关键词:采伐强度林分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密集度
性别和发育阶段对绒毛白蜡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2024年
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模式上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在叶片光合及功能性状上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未有定论,且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并为理解性别对性二态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雌雄异株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植株进行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测定,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下雌雄植株光合能力及叶功能性状的性别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了雌雄植株各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 regression, SMA)分析不同性别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性别和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植物个体的光合能力和叶功能性状。总体而言,雄树在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更强的净光合速率(Pn)、更高的比叶面积(SLA)、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氮含量(LNC);而雌树在果实膨大期表现出更强Pn、SLA和Chl。雌雄性别内Pn与SLA、Chl和LNC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树的SLA vs.Pn的斜率大于雌树(P<0.05);Chl vs.Pn的关系在性别间不显著(P>0.05);雄树的LNC vs.Pn的斜率大于雌树(P<0.05)。SMA结果表明雄树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高于雌树,雌树将更多的生物量和氮素用于非光合作用过程,但两者的光吸收率并无差异。结果表明绒毛白蜡雌雄个体的生活史策略不同,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二态性。
张碧嘉于淼徐晴王泽锦樊大勇杨宝祥袁启华张新娜徐程扬
关键词:雌雄异株绒毛白蜡光合能力发育阶段
根系功能性状对干瘠立地适应的种间差异--以北京石质山地主要观赏树种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分析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差异,研究不同树种对干瘠环境的适应对策。试验材料为林龄、林分密度相对一致的石质山区主要观赏树种(黄栌、山桃、栓皮栎),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细根,测定细根形态参数。根据田间持水量和石砾含量分别设置4个干瘠梯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对比分析北京干瘠地3种树种根功能性状,探讨干瘠立地中不同树种根系形态的差异及其对特殊生境的适应。结果表明:干旱、瘠薄均对树木的根功能性状产生影响,但对不同性状以及不同树种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其中对山桃根系的影响最大;3种树种根功能性状在不同干瘠等级下存在显著变化,同一性状的变化因树种不同而异。从轻度到极度干旱,3种树种的RL均逐渐减小,但是黄栌变化不显著;黄栌、栓皮栎RTD随干瘠的加剧而减小,而山桃随干瘠的加剧而增加;黄栌和山桃SRL随干旱、瘠薄的加剧,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从轻度到极度,其SRL随即减小,而栓皮栎SRL随干旱、瘠薄的加剧而增大;随干瘠的加剧,黄栌SRA显著减小,山桃、栓皮栎SRA随干瘠的加剧而增大。树木对干瘠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及适应对策,能够通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不同物种对干瘠环境变化的适应途径不同,通过权衡碳分配、碳消耗采取了相应的生态适应策略,不同树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3种树种中,黄栌在干瘠环境下根系性状变化不显著,耐干瘠能力较强;干瘠胁迫对山桃根系性状影响显著,山桃通过主动调节根系形态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抗干瘠能力;栓皮栎的细根数量多,吸收土壤水分、养分能力较强,能够在干瘠环境中快速生长。
韦柳端朱济友李夏榕孙广鹏张新娜张新娜
关键词:观赏树种
一种瓜拟多隔孢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瓜拟多隔孢菌及其应用,所述瓜拟多隔孢菌(<I>Stagonosporopsis </I><I>cucurbitacearum</I>)的菌株号为JSAFC 2218,于2024年05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
张新娜余毅鑫陈佳佳翁靖韬彭金凤于健员瑗邱秀文郝静颐杜娟
性状调节幼苗存活率对邻体竞争和环境的响应
2024年
性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邻体竞争和环境对于幼苗存活的影响,然而以往研究使用物种平均性状,忽视了种内性状变异。因此,基于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150个幼苗样方中的幼苗个体监测数据,运用二项分布的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种内性状变异和物种平均性状对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探究性状如何调节幼苗对邻体竞争和环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种内性状变异模型和物种平均性状模型对幼苗存活率的预测能力并不一致,考虑种内性状变异的比叶面积(SLA)模型比物种平均性状的SLA模型赤池信息量准则值和贝叶斯信息准则值更小,解释的方差也更多,模型的拟合度更好。但是,叶面积(LA)、叶碳含量(LCC)和叶氮含量(LNC)的物种平均性状模型比种内性状变异模型效果更好。此外,性状调节邻体竞争和土壤元素含量对幼苗存活的影响,例如:受到相同的密度制约时,LA更小的幼苗存活率更高;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时,较高的LCC会提高幼苗存活率,反之在优良的土壤中,幼苗存活率降低。模型比较的结果说明种内性状变异预测幼苗个体存活的能力并不绝对比物种平均性状强,这种原因可能与林分和环境有关。另外,加入邻体竞争和环境变量能够增强性状与幼苗存活之间的关系。尽管种内性状变异不能更好地预测幼苗存活率,但这种基于个体性状的方法为预测幼苗动态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文佳张新娜王娟赵秀海张春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