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605次心肌缺血,92.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阈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白天明显重于夜间。结论应重视十二导24小时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注意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 肖强李元民李善英张斌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
- 氟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氟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和血脂,观察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且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氟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 刘鹏张斌靳凤琳
- 关键词:内皮血管内皮缩血管肽1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蛋白类HDL胆固醇LDL胆固醇
- ACEI对高血压伴糖耐量低减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意义
- 2005年
- 党和勤高岩靳风琳黄炳庆张斌高美常
- 关键词:糖耐量低减患者干预治疗高血压ACEI转换酶抑制剂
- 盐酸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8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36%;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LVEF、LVEDD、LVESD及6MWD)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6MWD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靳凤琳张斌王芳
- 关键词:盐酸法舒地尔冠心病心功能
- 极化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极化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6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测定两组的QTd及QTc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QTd及QTcd治疗分别为41.61±13.01与48.35±15.56,常规组分别为52.68±20.31与60.59±7.3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化液治疗能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及QTcd,从而可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张斌刘鹏靳凤琳
- 关键词:极化液不稳定心绞痛QT离散度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心钠素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心钠素(ANP)浓度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CHF患者为实验组,按NYHA分级分为四个亚组,另选2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BNP和ANP浓度,用超声心动仪(SONO1000)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r=-0.59,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BNP、ANP浓度显著升高,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BNP、ANP浓度(尤以BNP浓度)能较好的评价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 刘鹏靳凤琳张斌
-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素心钠素
-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3例)予卡托普利、抗血小板、调脂和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n=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mg~20mg,每日两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肱动脉超声方法判断内皮舒张功能,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EDD)增加,NO明显增加,ET-1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不仅具有显著降压作用,而且可改善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障碍。
- 董炳庆王芳张斌李秀昌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硝苯地平缓释片内皮功能
-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与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TRA治疗组。所有大鼠从术前4天至术后处死接受植物油或ATRA混悬液灌胃,分别在术后2 d、7 d、14 d、28 d取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血管壁形态学变化,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ATRA灌胃对其影响。结果①MMP-2术后2 d开始上升,7 d最高,14 d后开始下降。②MMP-9术后2 d在中膜大量表达,7 d后表达极少。③术后7 d新生内膜开始增生,14 d大量新生内膜形成,28 d以后内膜继续增厚。④使用ATRA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MMP-2及MMP-9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下调血管成形术后MMP-2与MMP-9的表达,可能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成形术后血管重塑中起作用。
- 靳凤琳张斌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再狭窄球囊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索洛尔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 2005年
- 刘鹏张斌
- 关键词:心力衰竭比索洛尔QT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