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昶

作品数:57 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缺血
  • 16篇血性
  • 11篇卒中
  • 11篇细胞
  • 9篇血管
  • 9篇脑卒中
  • 8篇缺血性脑卒中
  • 8篇脑出血
  • 8篇出血
  • 6篇蛋白
  • 6篇亚低温
  • 6篇水肿
  • 6篇外泌体
  • 6篇脑缺血
  • 6篇脑水肿
  • 6篇静脉
  • 5篇神经保护
  • 5篇头穴
  • 5篇窦血栓形成
  • 5篇脑血

机构

  • 53篇兰州大学第二...
  • 21篇兰州大学
  • 9篇甘肃中医药大...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作者

  • 56篇张振昶
  • 18篇苏刚
  • 16篇武国德
  • 13篇石正洪
  • 12篇李鑫
  • 8篇张廷华
  • 8篇鄢琦
  • 8篇王金海
  • 7篇郑婷
  • 7篇陈丽霞
  • 7篇姜华
  • 6篇郭佳
  • 6篇赵敏
  • 5篇李晓玲
  • 5篇李鸣明
  • 5篇鲍英存
  • 5篇王满侠
  • 4篇杜小正
  • 4篇吕文明
  • 4篇袁薇

传媒

  • 6篇中国细胞生物...
  • 5篇针刺研究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诱生型环氧化酶在局部脑缺血后的表达规律
2009年
目的现重点探讨诱生型环氧化酶(COX-2)在局部脑缺血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2只,体重(250±30)g,随机分为2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假手术对照(Sham)组。I/R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血流的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将大鼠断头取脑。将上述各组、各时间点的动物均分为2部分,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2个2 mm厚的脑片,进行COX-2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同时检测再灌注后24 h各组血清NSE水平;另一部分以视交叉为中心切成6 mm厚的脑片,以胼胝体为腹侧界限取病变侧皮层提取RNA,RNA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COX-2mRNA的表达。结果(1)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OX-2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平均积分光密度OD值)处于低水平,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在大脑皮层;I/R组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皮层,缺血中心区未见COX-2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的免疫反应性在缺血6 h时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免疫反应性平均OD值不断增高,至缺血再灌注24 h达高峰,此后开始下降,48 h与12 h的COX-2的免疫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2)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皮层COX-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Sham组COX-2mRNA处于低水平;与Sham组比较,I/R组COX-2mRNA在缺血6 h已显著升高(P〈0.001),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COX-2mRNA增高,至缺血再灌注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48 h更低,但仍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局部脑缺血后COX-2mRNA、COX-2大量诱导表达,在缺血侧皮层COX-2mRNA表达12h达高峰,缺血侧皮层半暗带COX-2表达24 h达高峰,48 h表达下降。
张廷华石正洪张振昶
关键词:局部脑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分子分型和转化作用研究
张振昶陈丽霞郭佳鄢琦韩玮苏刚王满侠武国德袁薇李鸣明石正洪张廷华王雪萍刘骥飞
该项目属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通过对甘肃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NP位点单倍型的构建及其相关蛋白的功能验证,阐明了在该地区人群当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基因分布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建立相关分子病理分型指标,为脑卒中精准医...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
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序贯使用阿加曲班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安全性和初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现本文对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同时序贯使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及对治疗疗效的初始观察。
李鑫刘雅婷武国德张振昶吕文明郑婷王蕾袁薇鄢琦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阿加曲班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2只。药物组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快速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分别干预刺前和末次干预结束即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药物组与头针组大鼠NDS和NS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1),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头针组大鼠NDS、NS及海马旁回IL-6、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头针组IL-1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IL-10的表达,抑制IL-6、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头穴针刺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
王金海张婷卓李兴兰田亮袁博赵敏张振昶杜小正姜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体积
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9年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恢复脑组织的血流量(再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过量活性氧的产生,炎症细胞异常募集,炎症因子过量释放,细胞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钙稳态失调,内质网应激,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病理机制会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和死亡,最终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大量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种病理机制而发挥显著神经保护作用,最终改善脑循环,减少梗死体积,减少脑水肿,促进血脑屏障修复,改善神经功能。因此,姜黄素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补充现有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的潜力。
刘小艳田野刘骥飞苏刚张振昶
关键词:姜黄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400 mg/d,最高可增加到600 mg/d;研究组口服托吡酯25 mg/d,剂量每周递增25 mg,最高到100 mg/d,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研究组从干预的第4周开始,头痛发作频率、每月发作天数以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α波频率变慢、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的病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对照组2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减轻头痛发作程度,降低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李建雄张振昶梁成刘伟金晶
关键词:托吡酯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智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hs-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MMSE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较对照组降幅更大(P<0.01)。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优于舒血宁注射液。
曹骅张振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舒血宁注射液
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023年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不仅可以介导细胞间信息通讯,而且可以作为天然载体精确转移药物至中枢病灶。多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Exo)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同时因其高生物相容性、炎症趋化性和脑靶向性的独特优势可作为外源性药物的理想载体,在CNS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阐述了M-Exo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总结。
李瑞鑫苏刚高欣马天菲朱龙妮张振昶
关键词:外泌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巨噬细胞
亚低温对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Ⅰ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脑出血+亚低温组。每组分为脑出血后24h、72h和7d共3个亚组。脑出血+亚低温组于注血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各组于注血后24h、72h和7d断头取脑组织,测定脑水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内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法)。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亚低温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增加,其变化与脑水肿的变化一致,说明PAR-1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出血后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来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李晓玲石正洪张振昶卫景沛
关键词:亚低温脑出血凝血酶受体脑水肿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血清中sIL-2R和sICAM-1表达及临床研究
王满侠张振昶张建强柏希山黄守先姜华武国德秦敏刘利宁郭佳
本课题研究结果来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参与了颅内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颅内感染患者二者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它们增加的程度各异,而且随着病...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细胞间粘附分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