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新
- 作品数:22 被引量:252H指数:7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考虑土塞效应的静压沉桩力学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二维离散元程序研究了静压开口管桩在层状地基中的连续贯入过程,揭示开口管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外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展变化规律。此外,结合经验参数法对土塞所引起的桩内侧阻力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并将内侧阻力与外侧阻力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内外侧摩阻力在沉桩阻力中的占比。结果表明,土质条件是影响阻力形式的主要因素:硬土中桩端阻力贡献更大;软土中桩侧阻力贡献更大。桩端贯入至距离下层土体3D~5D的距离内,阻力即发生突变。内侧阻力具有同土塞增长规律相同的发展趋势,且最终可达到外侧阻力的30%~50%。
- 王跃孙艺宁张延新马耀举兰洲王建刚
- 关键词:开口管桩土塞室内模型试验离散元模拟
- 适用于含杂质乳化液介质的超高压泄压阀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杂质乳化液介质的超高压泄压阀,其包括泄压阀本体和气动控制单元,两者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泄压阀本体包括压盖、阀体、芯杆、密封装置、压紧螺母和导套,阀体的中心轴线上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称的阶梯孔,两个阶梯孔内...
- 张延新邓红革陈天星曹龙辉
- 文献传递
- 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运动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文中详细介绍了地应力计算原理 ,并根据矿区实测地应力资料 ,分析了区域初始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运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本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演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 张延新蔡美峰
- 关键词:地应力
- 局部化演化诱发灾变破坏准则与预测处理方法
- 郝圣旺1王立伟1王鼎1张晖辉1庞鹏1常福清1张延新
- 科学技术领域:其它技术领域(灾害监测与防治)。
1.立项背景:灾变破坏如地震、滑坡等灾害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灾变破坏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得这类灾变性破坏的预测和预防一直备受科学和技术界关心的难题。因此,...
- 关键词:
- 关键词:灾害监测灾害防治
- 高速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力学行为研究被引量:70
- 2006年
- 随着公路隧道开挖向长大型方向的发展,隧道的稳定性日益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首要问题。选取京承高速公路何家沟隧道为研究对象,该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洞单向隧道,开挖断面为直墙拱形。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获得隧道在动态分步开挖、分步支护的情况下围岩和支护结构中位移、应力的分布规律,同时给出隧道在无支护、初次支护和二次支护3个不同阶段围岩塑性区的分布状况及破坏机理。
- 张延新蔡美峰乔兰王克忠
-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下开挖支护结构
- 一种挡风抑尘墙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风抑尘墙支架,包括主桁架、主桁架交叉支撑、主桁架水平支撑和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体系依据挡风网安装要求、杆件平面内与平面外的稳定性特征,主桁架水平腹杆(3)间隔布置;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个端部主...
- 张延新赵建波司秀勇
- 文献传递
- 适用于含杂质乳化液介质的超高压泄压阀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含杂质乳化液介质的超高压泄压阀,其包括泄压阀本体和气动控制单元,两者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泄压阀本体包括压盖、阀体、芯杆、密封装置、压紧螺母和导套,阀体的中心轴线上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称的阶梯孔,两个阶梯孔内...
- 张延新邓红革陈天星曹龙辉
- 文献传递
- 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支护特性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方法,对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基坑支护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挤扩桩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地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基坑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是深基坑工程中经济合理的支护形式。
- 王树仁李启民武崇福张延新
- 关键词:基坑支护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挤扩支盘桩
- 新型压电摩擦耗能器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 赵大海李玉双董建军张延新赵建波
- 该项目针对结构抗震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摩擦阻尼器,即压电摩擦耗能器,体现了该项目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在提出新型的压电摩擦耗能器的基础上,对阻尼器的性能、半主动模糊控制算法以及控制装置的特性进行了系统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压电摩擦阻尼器模糊控制算法建筑结构工程振动台试验
- 地应力与巷道布置关系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介绍了地应力计算原理 ,并根据矿井实测地应力资料 ,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场与巷道布置及巷道破坏形式的关系。为今后选择巷道掘进方向和改进巷道支护方案提供了依据。
- 张延新蔡美峰欧阳振华
- 关键词:地应力巷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