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4篇心脏按压
  • 4篇胸外
  • 4篇胸外心脏
  • 4篇胸外心脏按压
  • 4篇医护
  • 4篇医护人员
  • 4篇外心
  • 4篇按压
  • 3篇护理
  • 3篇癌症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疼痛
  • 2篇疼痛患者
  • 2篇癌症疼痛
  • 2篇癌症疼痛患者
  • 1篇电话随访
  • 1篇心肺复苏术
  • 1篇心理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张凤玲
  • 4篇陈凤菊
  • 4篇黄素芳
  • 3篇严丽
  • 3篇刘美
  • 3篇邹灯秀
  • 2篇曾铁英
  • 1篇白祥军
  • 1篇绳宇

传媒

  • 2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高品质胸外心脏按压的培训及操作的要点。方法使用LaerdalACLS高级生命支持模型人(200-05050)对219名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利用Laerdal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的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率,以及操作者自觉疲劳时间,并对各因素进行描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指标与操作者的性别相关,男性的自觉疲劳时间、按压深度的正确率、按压频率和按压频率正确率均高于女性,但胸壁回弹率低于女性;胸外心脏按压的各个质量指标之间相互相关,其中自觉疲劳时间与除按压频率以外的所有质量指标相关。结论应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培训。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临床实践操作时,建议在操作者感觉疲劳前换人,尤其对于体弱或女性操作者应缩短换人时间。在培训中,应着重培训操作者对按压频率的控制,要适当控制按压的频率来保证按足够的按压深度,延缓操作者疲劳的产生,从而来提高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
张凤玲严丽黄素芳白祥军
关键词: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
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指标的达标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模型人分析医护人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探讨提高胸外按压质量的对策。方法利用Laerdal高级复苏模型及Laerdal?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某三级甲等医院219名临床医护人员对模拟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包括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率,同时记录疲劳时间。结果医护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疲劳时间为57.46s,明显低于《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的标准(P<0.01);平均按压频率正确率(即按压频率>100次/min占的比例)为95.63%,平均定位准确率为83.35%,按压深度正确率(≥5cm)为14.54%,胸壁回弹率为78.51%。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应重视按压深度及胸壁回弹等重点环节,并提醒胸外心脏按压者自觉疲劳时应及时换人。
黄素芳邹灯秀张凤玲
关键词: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指标医护人员
应用新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评价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对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质量,为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219名临床医护人员按照《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实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利用高级复苏模型及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医护人员技能考核中的胸外心脏按压相关质量指标。结果医护人员按压疲劳时间为(57.46±29.10)s,定位准确率为83.35%,平均按压心率为(130.95±23.37)次/min,按压频率正确率为95.63%,按压深度平均正确率为14.54%,胸壁回弹率为78.5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考核结果不能满足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指标要求,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时,需注重实践操作培训,重点培训操作者按压手法与姿势、按压深度与力度的把握以及按压频率的把握,以提高培训效果。
黄素芳严丽张凤玲邹灯秀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胸外心脏按压
急诊科和ICU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评价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描述急诊科和ICU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现状,提出改进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对策。方法利用高级复苏模型及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临床医护人员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按压疲劳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操作者疲劳时间短,按压深度不够,按压频率偏快,胸壁回弹不理想。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时,应按照心肺复苏指南,注重实践操作培训,引入高级仿真模拟人及先进的监测反馈技术,重点培训薄弱环节,提高胸外心脏按压的培训效果。
黄素芳邹灯秀严丽张凤玲绳宇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
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在癌症疼痛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索一种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运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促进癌症疼痛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现状调查制定随访流程,设计疼痛随访问卷,建立随访团队,将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出院随访,并调查接受随访患者对随访的满意度。结果标准化的电话随访模式得以顺利开展,并通过对随访效果的调查分析,90%的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示满意,并认为电话随访对疼痛用药及疼痛控制有帮助。结论用标准化电话随访模式规范电话随访的流程与内容,可以提高随访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刘美张凤玲陈凤菊
关键词:癌症疼痛电话随访
癌症疼痛患者院外疼痛管理现状调查及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了解癌症疼痛患者出院后的疼痛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出院癌症疼痛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化的电话随访,对202例癌症患者在出院后按照统一的随访流程与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疼痛控制现状、用药行为、用药副反应以及用药顾虑。结果:肿瘤患者出院后发生过中重度疼痛的22例(10.89%);未遵医嘱用药24例(11.88%);发生至少一种药物副反应96例(47.52%);存在用药顾虑33例(16.34%)。未遵医嘱用药的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比例较高(P<0.05),发生了药物副反应的患者遵医嘱用药行为较差(P<0.05),有用药顾虑的患者遵医用药行为较差(P<0.05)。结论:癌症疼痛患者出院后的用药行为受到药物副反应与用药顾虑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同时应当预防性使用预防便秘与呕吐的药物,并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教育,提高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水平,维持出院后疼痛治疗的效果。
张凤玲陈凤菊刘美
关键词:疼痛管理服药依从性癌症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集束化循证护理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形成一种集束化的临床护理路径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循证护理专家团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JBI、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整理和归类,制定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循证护理实践路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应用于临床实践。将2014年12月—2015年6月运用循证护理实践路径的42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作为干预组,2014年5—11月未纳入循证实践流程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症状。结果干预组患者在体质量下降、症状持续时间、口腔疼痛、口腔干燥、进食困扰、睡眠受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改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而集束化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将一系列循证证据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整体照护,提高了患者症状管理的有效性,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
张凤玲刘美陈凤菊曾铁英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集束化护理循证护理
医护人员主导的家庭会议在1例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和临终前医疗护理决策的制定,是医护人员和家属面临的难题。本科室对1例晚期结肠低分化腺癌临终女性患者,为其在医院召开了3次家庭会议,由医护人员主导。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告知患者的病情,征求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护理的意见,在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医疗护理决策;在会议的过程中,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引导家属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与表达,帮助患者整合社会支持系统,让患者获得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和死亡质量。认为在会议召开前,充分的准备,以及医护人员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应对死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医护患关系,能够促进家庭会议的成功召开,并达到期望的效果。
刘美张凤玲曾铁英
关键词:癌症临终关怀心理护理
肿瘤姑息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肿瘤患者姑息护理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为加速我国姑息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在姑息护理教育与经济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制度、推广团队服务模式、确立标准化政策和法规、加大姑息护理宣传等建议,促进我国肿瘤姑息护理事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使得无治愈希望的患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
陈凤菊张凤玲
关键词:肿瘤姑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