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钠硫电池单体的循环测试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以钠硫单体实验电池(型号为NS-2)为研究对象,通过60个充放电循环,研究了循环次数和放电深度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NS-2型钠硫电池在20Ah以内有一个较好的放点平台。根据输出电压对循环次数曲线的拟合公式推算,NS-2型钠硫电池可达到1250次循环。
- 张建辛红星宋春军王玲秦晓英
- 关键词:钠硫电池储能充放电循环
- 纳米碳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分散和烧结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高性能的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高热导率、低热膨胀以及低密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从纳米复相陶瓷制备过程中的分散方法以及碳化硅基陶瓷的烧结方法与烧结助剂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目前有关碳化硅基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 宋春军徐光亮
- 关键词:碳化硅晶须纳米复相陶瓷
- 超高压成型与无压烧结制备细晶碳化硅陶瓷
- 碳化硅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本文借助两面顶超高压设备,通过冷等静压及超高压成型制备了相对致密度大于60%的碳化硅陶瓷坯体。在低压流动氮气保护下,无压烧结获得了晶粒尺寸在200nm左右的高致密度碳化硅陶瓷。利...
- 徐光亮宋春军曹林洪熊昆
- 关键词:碳化硅陶瓷无压烧结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超高压成型对碳化硅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以两面顶为成型设备,利用其超高压力(4.5GPa)来提高素坯的相对致密度,从而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并制备出高致密度的细晶碳化硅陶瓷。结果表明,经超高压成型后,碳化硅素坯的平均相对致密度为65.7%。与冷等静压成型后的坯体(45.5%)相比,提高了大约20%。在低压流动氮气保护下,超高压成型的坯体于1900℃下无压烧结30min,烧结体的致密度达到了98.3%,其晶粒尺寸在200nm左右。
- 熊昆徐光亮宋春军李冬梅
- 关键词:碳化硅无压烧结微观结构
- 有机分散介质中纳米SiC粉体稳定悬浊液的制备被引量:5
- 2007年
- 纳米粉体的稳定分散是制备微观结构均匀、缺陷少的纳米复相陶瓷坯体的关键。本文中采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S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超声震荡和HF酸洗对SiC纳米粉体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乙醇、乙二醇以及75%乙醇和25%乙二醇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聚乙二醇为分散剂时纳米SiC粉体在不同pH下的分散稳定性,确定了粉体最佳超声震荡的最佳时间;探讨了酸洗的作用;并在乙二醇中,以1%PEG为分散剂,pH=10条件下获得了纳米碳化硅粉体的高稳定分散悬浮液。
- 宋春军徐光亮熊昆
- 关键词:纳米SIC分散介质
- 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合成、分散与烧结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碳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等,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纳米碳化硅粉体的合成、分散方法以及碳化硅基陶瓷的烧结方法与烧结助剂等方面综合评述了目前有关碳化硅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
- 宋春军徐光亮
- 关键词:微波辐射开环聚合D,L-丙交酯聚乳酸环境友好材料
- 超高压成型与无压烧结制备细晶碳化硅陶瓷被引量:7
- 2008年
- 借助两面顶超高压设备,通过冷等静压和超高压成型制备了相对致密度>60%的SiC陶瓷生体。在低压流动氮气保护下,无压烧结获得了晶粒尺寸在200nm左右的高致密的SiC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烧结体的断面形貌和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够提高坯体及烧结体的致密度,并有助于抑制晶粒的长大。添加12%烧结助剂[Al2O3(平均粒度约为80nm)和Y2O3(平均粒度约为50nm)],经4.5GPa,6min超高压成型的SiC样品,在1850℃或1900℃烧结0.5h后的相对密度分别达到95.3%和98.3%。这种样品的烧结致密化机制为Y3Al5O12液相烧结。
- 徐光亮宋春军曹林洪熊昆
- 关键词:碳化硅无压烧结
- 不同元素替代掺杂化合物M_(0.04)Ti_(0.96)S_2(M=Ni,Al,Mg)的热电性质(英文)被引量:1
- 2010年
- 层状结构TiS2具有准二维结构,高热电势(室温时S≈250μV/K)和大的热电功率因子,作为热电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通过固相反应法,我们分别用原子量大于和小于Ti的原子部分替代Ti位引入替位缺陷(NiTi″,AlTi′,MgTi″),合成了不同元素替代掺杂化合物M0.04Ti0.96S2(M=Ni,Al,Mg),在5-310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各化合物的电阻率、热导率及热电势率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Ni、Al、Mg三种元素的掺杂均引起了主体材料从金属性到半导体导电性质的转变,且在低温范围内呈现莫特二维变程跳跃电导规律,lnσ∝T-1/3,表明了TiS2的二维导电机制。值得注意的是:①Mg、Al的掺杂引起了热电势绝对值的显著增高,特别是Al掺杂的化合物在310K时热电势率为-500μV/K,达到了纯TiS2的200%;②Ni掺杂也在整个研究温区引起热导率的明显下降,而Mg、Al的掺杂却在整个研究温区引起热导率的明显升高。由于电阻率的增大,Ni、Al的掺杂均没能使得材料的ZT值有所提高,而Mg的掺杂明显地提高了TiS2的ZT值,在310K其ZT值是纯TiS2的1.6倍。这表明元素掺杂是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 张建秦晓英李地辛红星宋春军
- 关键词:热电电阻率热导率
- Zintl相热电材料纳米晶(Mg_(0.97)X_(0.03))_3Sb_2的低温电输运性能
- 2010年
-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晶(Mg0.97X0.03)3Sb2(X=Mg、Cr、Cu、Ti),进行了微结构表征和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其平均晶粒尺寸不超过40nm。(Mg0.97X0.03)3Sb2晶体结构四面体位置的Mg-Sb结合距离变短,共价性增强。室温电阻从543Ωcm(Mg3Sb2)下降到137Ωcm((Mg0.97Cr0.03)3Sb2)、121Ωcm((Mg0.97Ti0.03)3Sb2)、109Ωcm((Mg0.97Cu0.03)3Sb2)。替代样品的电阻在低温时为变程跳跃电导。电阻率的降低是由于替代形成的晶格中化学环境变化,原子间结合强度增加所致。
- 辛红星秦晓英张宽心宋春军张建朱晓光
-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纳米晶电阻率
- 钠硫单体电池的循环特性测试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研制的钠硫单体实验电池(型号为NS-1)为研究对象,通过约30次的充放电循环,并改变设定放电截止电压等条件研究了放电深度以及循环次数对放电电压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型号钠硫电池有一个放电平台,对应放电深度约为60%。
- 陈晓红张建辛红星宋春军王玲
- 关键词:钠硫电池充放电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