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丽媛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釉质
  • 3篇脱矿
  • 2篇再矿化
  • 2篇乳牙
  • 2篇酸蚀
  • 2篇酸蚀时间
  • 2篇脱矿与再矿化
  • 2篇显微镜
  • 2篇矿化
  • 2篇激光
  • 2篇激光共聚焦
  • 2篇激光共聚焦显...
  • 2篇共聚焦
  • 2篇共聚焦显微镜
  • 1篇牙釉质
  • 1篇釉质脱矿
  • 1篇乳牙釉质
  • 1篇三维CT
  • 1篇颌面
  • 1篇颅颌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作者

  • 4篇宋丽媛
  • 3篇汪俊
  • 1篇沈国芳
  • 1篇闫晋

传媒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维CT对颅颌面骨性结构的测量与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运用三维CT图像对面部不对称畸形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方法:为验证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我们运用软件SimPlant11.04(比利时)对同一例正常成人(女性,年龄:25岁)的颅面部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对间隔3周的前后两个阶段描定与测量相关的29个骨组织标志点所得的坐标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同一重建图像的所有标志点前后两阶段的坐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有标志点描定的可重复性均很好。该三维CT测量分析法可为有关面部发育畸形提供相关诊治依据。
闫晋沈国芳宋丽媛
关键词:三维CT颅颌面面部不对称
酸蚀时间对乳牙釉质脱矿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酸蚀时间对乳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对不同酸蚀时间形成的乳牙釉质的脱矿区进行形态学和数据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颗离体下中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s(A)、60s(B)、90s(C)、120s(D)4个处理组中,采用32%磷酸凝胶对标本进行酸蚀处理。0.1mmol/L罗丹明B染色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S-N-K法检验。结果: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釉质脱矿条带有所增粗,鱼鳞状结构变得不明显。衡量釉质脱矿程度的3个参数,荧光面积(FLA)、总荧光量(TF)和平均荧光量(AF)的均值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大。A、B、C、D4组的FLA均值分别为(5.5±1.6)×102μm2、(7.4±2.7)×102μm2、(9.2±3.0)×102μm2和(9.6±2.9)×102μm2;4组的TF均值分别为(3.5±1.3)×104、(5.7±2.9)×104、(8.3±3.6)×104和(9.7±3.4)×104;AF均值分别为128.4±35.3、166.6±21.1、200.8±19.4和219.1±12.8。AF均值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LA、TF值在C组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脱矿程度增大;不同的酸蚀时间形成脱矿类型不同。
宋丽媛汪俊
关键词:乳牙釉质酸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酸蚀时间、再矿化时间对乳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测不同酸蚀时间、不同矿化时间对乳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枚离体乳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 s、60 s、90 s、120 s 4个处理组中,采用32%磷酸凝胶对标本进行酸蚀处理,而后采用人工唾液进行再矿化,分别于脱矿后、再矿化处理2 h,再矿化处理24 h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记录其平均荧光量(AF),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结果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结果显示:再矿化时间、酸蚀时间对再矿化后AF有显著影响(分别F=357.74,P<0.0001;F=51.62,P<0.0001);Bonferroni法多重比较显示:酸蚀时间对再矿化效果影响中,除90 s组与120 s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其余各组A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矿化时间对再矿化的影响中,两两比较AF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进行乳牙抗酸能力及再矿化潜能检测时,酸蚀时间不可超过60 s,再矿化时间可以为24 h。
汪俊宋丽媛
关键词:乳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釉质表层特征及其脱矿与再矿化行为被引量:6
2009年
釉质表面约30μm的高钙化区称为釉质表层,在早期龋形成时该层结构保持相对"完整"。该文将从釉质表层固有的理化性质出发,对其抗酸性,形成机制,脱矿再矿化行为及其在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宋丽媛汪俊
关键词:脱矿与再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