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晓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人权
  • 3篇刑罚
  • 3篇犯罪
  • 2篇刑法
  • 2篇报应
  • 1篇道德
  • 1篇刑罚目的
  • 1篇刑法理念
  • 1篇致害人
  • 1篇人社会
  • 1篇入罪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政策
  • 1篇生产力
  • 1篇死刑
  • 1篇死刑观
  • 1篇统治
  • 1篇统治者
  • 1篇权利

机构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临沂师范学院
  • 2篇山东政法学院

作者

  • 9篇季晓军
  • 1篇张凌

传媒

  • 3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法制与经济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江西警察学院...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 1篇中国犯罪学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精神病人肇祸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精神病人肇祸的危险性和暴力性往往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对精神病人肇祸问题进行研究,作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内容,实现保障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精神病人肇祸具有突发性、任意性、失控性、严重性等特征。肇祸精神病人在其自然或社会属性等方面也体现出类型化的倾向。精神病人肇祸的原因受情境制约的影响。精神病人肇祸对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分为:诉讼能力、受拘押能力、受刑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树立正确的防治理念,收集全面的防治信息,完善防控体系,对精神病人肇祸进行防治。
季晓军
关键词:精神病人犯罪社会管理人权
康德刑罚道德报应理念与评价
2006年
康德在哲学体系中提出所谓道德报应,即将道德视为基本规范,把犯罪视为对道德的侵犯,据犯罪对道德的亵渎程度决定刑罚的严厉程序,因而国家的刑罚是依据道德对罪犯的处罚;也就是说,报应源自于道德,理性道德是报应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刑罚报应的标准和根据,为实现刑罚公平,倡导刑罚应当以人为本开创了先河,但其种种不足期待其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季晓军
关键词:刑罚道德报应
决定统治者死刑观的三个因素
2006年
统治者的死刑观在死刑存废的辩论和实践之中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统治者死刑现的因素是多样性化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刑罚的阶级利益性、刑罚现代化的进程这三个因素对统治者的死刑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季晓军
关键词:死刑生产力阶级利益
论精神障碍犯罪人社会处遇制度被引量:2
2013年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精神病人的强制治疗纳入了司法程序,但局部的立法改良尚待司法的实践检验;新近通过的《精神卫生法》其行政强制法属性依然突出,当代精神卫生保障性治疗制度尚待建立。从犯罪学立场出发,通过界定精神障碍相关范畴,研究社会处遇基本原则和机制,建立功能化社区,以个别化治疗性措施来实现社会处遇制度保障性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基本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困境之中,精神障碍犯罪人社会处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构想。
张凌季晓军
关键词:犯罪社会政策人权
论精神障碍致害人社会处遇
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指出,2002年我国已有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同时,在我国确保精神障碍(ment...
季晓军
关键词:权利保障
文献传递
刑罚根据论的界定被引量:4
2006年
从哲学乃至法律哲学的视角来解析刑罚根据论也许并不能提供终极意义上的根据论内涵,但鉴于哲学基础性的作用,以哲学的范畴来限定刑罚根据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将刑罚根据论建立在哲学的前提之下,为界定刑罚根据论的内涵和地位提供哲学依据。
季晓军
关键词:刑罚本体报应
风险入罪的理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风险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限定性、潜在性、广泛性等特征,是人类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反映。作为风险的承担者,人类从功利主义或怀疑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所面对风险的哲学本质,通过制定法律以规范自身的社会生活,基于风险的哲学特征进行刑法的理念选择,对风险进行归类,努力将对于未知风险的假设做出一种合乎规范性的拟制,在风险防治体系之中确定刑法的地位,以实现对于实质"风险不平等"的平等化预防和规制。
季晓军
论强制医疗的刑法维度被引量:1
2017年
我国《刑法》关于强制医疗适用对象及条件的规定过于抽象,且未明确强制医疗的法律地位;在缺乏实体依据的条件下,《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医疗的特别程序与《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存在法律冲突,一方面不利于强制医疗司法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不利于精神障碍者基本人权保障和防卫社会目的的实现。因此,应当明确强制医疗在刑法内的保安处分性质,在《刑事诉讼法》现有程序之内,实行强制医疗分级,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制度。
季晓军
关键词:刑法保安处分人权
精神障碍犯罪人受刑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犯罪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并确立了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刑罚裁量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精神障碍犯罪人执行刑罚更多体现为在刑期内防止其再犯。这一立场无法判明实定法是否认定了精神障碍犯罪人具备承受刑罚的能力。受刑能力的评价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价并不相同,受刑能力对刑罚目的实现存在重大的影响;如果无视受刑能力的差异,并且在事实上无差别地对待服刑中的精神障碍犯罪人,无法有效改变其精神障碍的状态,进而无法实现未来回归社会的目的。
季晓军
关键词:刑罚目的人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