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三维生物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生物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将胶原溶液放置在模具中在‑80~‑79℃下进行冷冻干燥获得多孔胶原海绵,将多孔胶原海绵在50~150kg压力的条件下压制30~300s获得致密胶原膜;向胶原溶液中...
- 谈万业孙明霞王秀霞赵洪石刘超彭化海刘少华董作青宋晓彬
- 文献传递
- 牙源性腺样瘤1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20年
- 目的 对牙源性腺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间牙源性腺样瘤的患者,整理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归纳肿瘤的发生规律与治疗方法.按肿瘤发生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颌组与下颌组,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原发肿瘤大小与肿瘤发生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牙源性腺样瘤病例15例.其中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发生在上颌者9例,发生在下颌者6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15例患者中,直径>3 cm的牙源性腺样瘤多发于下颌骨.患者治疗均采用肿瘤刮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随访5个月~8年,预后均良好,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牙源性腺样瘤临床少见,较难得出具体诊断,需要病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对牙源性腺样瘤而言,刮除术治疗效果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 于璐王彩娇刘超孙明霞彭化海于文倩徐欣谈万业
- 关键词: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肿瘤颌骨肿瘤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病例分析
- 一种腭护板
-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腭护板,包括护板本体,该护板本体上具有附加基托,附加基托的一侧设有单臂卡,该单臂卡的一端与护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护板本体还分别与前磨牙单臂卡、第一磨牙箭头卡和第二磨牙单臂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腭护...
- 谈万业孙明霞乔文兰彭化海刘超刘剑锋荆文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微创拔牙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拔牙器,包括套筒,套筒内贯穿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外壁设有若干间距相等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凸起方向为旋转轴的径向方向,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根管钉的尾端,套筒壁上设有与旋转轴的若干环形凸起配合的齿轮,齿轮固定...
- 孙明霞谈万业刘超刘少华彭化海董作青
- 文献传递
- Ad-BMP-2基因转移诱导兔下颌骨骨膜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局部基因转移对兔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异位成骨的诱导作用。方法选用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在一侧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注射0.2mL Ad-BMP-2(共含病毒滴度2×109pfu)为实验组,对侧注射等量的PBS为对照组,术后2、5、10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Ad-BMP-2局部注射引起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第2周,注射区域的细胞开始增生和分化,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聚集;第5周,类骨基质开始形成,部分区域开始矿化;第10周,有编织骨和髓腔样结构形成。骨化程度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照组始终没有新骨形成。结论一定浓度的Ad-BMP-2可以诱导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的异位骨形成,增加皮质骨的厚度。
- 谈万业孙明霞彭化海王克涛魏奉才孙善珍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膜骨形成
- 一种口内吸唾支撑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内吸唾支撑器,由支撑部件、连接部件和吸唾管组成,支撑部件为块状结构,块状结构的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成与牙冠接触的接触面;连接部件为将支撑部件与吸唾管连接的部件,且使连接部件与支撑部件的连接处和连接部件与...
- 谈万业孙明霞刘超于璐彭化海宋晓彬李翠荣
- 文献传递
- 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TGF-β1动态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探讨TGF-β1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行两侧下颌骨切开术,经7天间歇期后以0.5mm/12h的速度牵张,7d后固定。分别于间歇期1d、7d,牵张期1d、4d、7d,固定期1、3、5周随机处死2只动物取下颌骨标本,运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下颌骨标本进行TGF-β1的检测。结果:TGF-β1在潜伏期和固定期表达较弱,牵张期表达明显增强,在牵张第7天表达达高峰,且集中表达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TGF-β1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望利用外源性TGF-β1提高牵张成骨形成骨的质和量,从而为牵张成骨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孙明霞赵华强谈万业刘少华
- 关键词:牵张成骨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
- 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施行双侧下颌骨切开术,安放牵张器,间歇1周后以0.4 mm/12 h的速度牵张,牵张7 d后固定,在不同时间随机处死动物2只,取下颌骨标本分别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均耐受手术,并基本获得预期牵张距离,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裂隙内随时间延长渐有骨形成。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张成骨模型经济、可重复性好。
- 孙明霞赵华强刘少华谈万业
- 关键词:颌骨牵张成骨骨形成
- 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拔牙窝修复支架及制备方法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拔牙窝修复支架及制备方法,修复支架为能与拔牙窝配合的圆锥形结构,所述圆锥形结构由修复材料凝固形成,所述圆锥形结构的锥底附着一层胶原致密膜,所述修复材料包括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胶原、盐酸...
- 谈万业孙明霞于璐刘超汝璐彭化海吕志磊曹延文
- 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实验兔下颌骨缺损中引导骨形成的作用,为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筛选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兔两侧下颌骨均制作1.0cm×0.8cm大小的贯通性骨缺损,实验侧植入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材料,对照侧植入自体骨骼。术后第2、4、8、12周时,分别处死一组动物,对标本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颌骨缺损处的成骨情况。结果: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体内后,并不引起明显的排斥反应,缺损周围类骨组织逐渐长入材料周边孔隙,并逐渐矿化成骨,术后12周时,材料与周围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结论: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具有较强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谈万业孙明霞魏奉才彭化海董作青王克涛
- 关键词:生物微晶玻璃骨缺损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