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军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生态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重建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法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综合实力评价
  • 1篇旅游
  • 1篇旅游资源
  • 1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作者

  • 4篇孙亚军
  • 2篇延军平
  • 1篇马丽君
  • 1篇丁金梅
  • 1篇陈锋
  • 1篇孙根年
  • 1篇文琦
  • 1篇李强
  • 1篇李环娇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10省(市)区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与旅游业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正交旋转,得出规模、客源、交通、经济4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
马丽君孙根年孙亚军
关键词:旅游资源主成分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榆林市生态重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丁金梅延军平文琦李环娇陈锋孙亚军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
关中中部近10a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区域响应分析--以咸阳市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分析关中中部典型地区-咸阳近十年来的典型井的地下水逐月数据,采用平均值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发现咸阳近十年来降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气温则是在1998年后比较稳定而有降低的趋势,说明关中中部气候有湿润的迹象。分别研究咸阳市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发现渭河阶地区地下水在十年中呈明显的线型下降趋势,降水对它的影响并不明显;黄土台原区地下水位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水位的下降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但在降水突变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滞后性,一般在下一年才体现出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位在2003年以前下降斜率很大,明显大于降水的下降斜率,2003年后水位有所回升,但2006年又开始下降。地下水下降导致本区出现多处漏斗区;产生了11处地裂缝;并且地下水硬度与矿化度明显升高,水质变坏。分析认为人为因素是本区地下水下降的主导因素,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孙亚军延军平李强金锭
关键词:地下水
咸阳市地下水动态演变规律及生态效应研究
关中中部咸阳市作为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区,季风区的边缘地带,又是关中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地下水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关中中部地区地下水的演变规律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关中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
孙亚军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