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久一

作品数:19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关节
  • 7篇关节置换
  • 6篇全膝关节
  • 6篇膝关节
  • 6篇假体
  • 5篇全膝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置换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酶激活
  • 3篇手术
  • 3篇受体
  • 3篇受体1
  • 3篇人工假体
  • 3篇腱修复
  • 3篇酶激活
  • 3篇肌腱
  • 3篇肌腱修复
  • 3篇放液
  • 2篇多态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解放军第四五...
  • 2篇解放军455...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孙久一
  • 9篇符培亮
  • 8篇谢庆云
  • 7篇李晓华
  • 6篇吴海山
  • 3篇钱齐荣
  • 2篇李宇飞
  • 2篇邵擎东
  • 2篇魏萌
  • 2篇吴宇黎
  • 2篇江峰
  • 2篇严旭
  • 2篇许天明
  • 1篇唐勇
  • 1篇黄磊
  • 1篇祝云利
  • 1篇吴字黎
  • 1篇江峰
  • 1篇魏延云
  • 1篇吴伟伟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08
  • 4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至腘血管距离的测量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
谢庆云李晓华孙久一符培亮吴海山
关键词:胫骨关节成形术人工假体
血管基质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桡骨缺损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使用人工组织工程骨材料和脱细胞骨基质做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组织基质血管基质性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取38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用于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的制备,3只用于脱细胞骨基质的制备,3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Brownlow法制备桡骨缺损型,实验组移植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对照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4个月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和大体观察、X射线拍照、病理观察、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1术后2,4个月2组无感染现象,但实验组的活动量和愈合程度显著性好于对照组;2术后2个月实验组骨缺损部位的X射线影像结果有显著灰白色的高密度影,术后4个月与正常的桡骨骨组织相同,对照组骨不连接;3术后2,4个月实验组病理显示骨组织生长情况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说明,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邵擎东汪铮李宇飞许天明孙久一江峰吕峰霞
关键词:骨基质壳聚糖生物材料脱细胞骨基质桡骨缺损
国人髌腱长度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谢庆云李晓华符培亮孙久一
关键词:髌骨不稳髌腱
应用综合措施防治脊椎手术致脑脊液漏的体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一个因脊椎手术致脑脊液漏的确实可靠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组46例脊柱硬脊膜破裂采用综合的硬脊膜连续锁边缝合加医用胶、止血纱布、明胶海绵等措施防治硬脊膜破损所致的脑脊液漏。结果通过3个月~6年的随访,采用本方法所治疗的46例硬脊膜破裂,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及局部和全身异常现象。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理想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医患双方的脑脊液漏这一难题。
魏延云黄磊孙久一严旭江峰吴伟伟
关键词:脑脊液漏
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TAT3基因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还不明确。目的:探讨STAT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Hap Map中国汉族人群数据库中,选择STAT3基因标签单核甘酸多态性。以2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STAT3基因4个标签单核甘酸多态性(rs12601982、rs2293152、rs8078731和rs991277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rs9912773的G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8.9%、10.5%,CC基因型分别为35.5%、38.2%,CG基因型分别为45.6%和51.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国汉族人群STAT3基因rs991277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相关。
谢庆云魏萌符培亮孙久一钱齐荣
关键词:基因测定疾病遗传易感性多态性单核苷酸中国汉族人群
使用大直径陶瓷头全髋关节年轻患者高交联聚乙烯的2年磨损率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假体摩擦界面是全髋关节研究的热点,然而聚乙烯的磨损微粒可诱导炎症反应使假体周围骨溶解并导致假体松动。为了减少聚乙烯的磨损,一方面选择陶瓷对陶瓷、陶瓷对聚乙烯的摩擦界面,另一方面选择更高强度的高交链聚乙烯材料。在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中,陶瓷头的应用是一大进步。目的:评估大直径氧化铝基复合陶瓷(BIOLOXdelta)球头对第3代高交联聚乙烯(Trident X3,Stryker,Mahwah,NJ)全髋关节在年轻患者中的安全性,并在最短2年的随访后对高交联聚乙烯的磨损率进行放射学测量。方法:纳入解放军455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32髋)60岁以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36 mm BIOLOXdelta陶瓷球头(CeramTec,Plochingen,Germany)对高交联聚乙烯的全髋关节,应用Roman软件(Robert Jones&Agnes Hunt Orthopaedic Hospital,Oswestry,United Kingdom)进行磨损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6.8±6.5)岁。结果与结论:随访2-3.7年,无关节脱位、球头碎裂或任何关节松动和骨溶解的影像学证据。平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19.9±7.3)分(11-36分)提高到置换后6个月的(35.3±5.4)分。置换磨合期后的平均磨损率为(0.022±0.11)mm/年。提示年轻患者使用大直径陶瓷球头对高交联聚乙烯全髋关节有更高的安全性,即出现关节脱位、假体碎裂、磨损率更低。
孙久一符培亮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
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促进肌腱修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探索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对肌腱修复过程的两种关键细胞(成人肌腱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从体外实验研究探索两种释放液在肌腱修复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方法:分别从成人肌腱组织和外周血中提取鉴定成人...
孙久一吴海山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股内侧肌中间人路与内侧髌旁人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符培亮李晓华吴字黎谢庆云孙久一吴海山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关节炎手术入路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单节段PELD治疗的9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rLDH将其分为rLDH组和非rLD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影像学数据和手术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EL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PELD治疗后rLDH的发生率为6.05%(57/942)。rLDH组与非rLDH组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腰痛持续时间、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椎间盘突出类型、小关节退变分级、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LD后rLDH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10,95%CI 1.145~1.279,P<0.001)、男性(OR=0.396,95%CI 0.174~0.889,P=0.027)、BMI较大(OR=1.363,95%CI 1.201~1.547,P<0.001)、从事重体力劳动(OR=8.804,95%CI 3.069~25.257,P=0.003)和较早下床行走(OR=0.744,95%CI 0.685~0.809,P<0.001)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男性、较大的BMI、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较早下床行走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以预防rLDH的发生。
马千里吉应征孙久一罗旭耀唐勇
关键词:复发
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促进肌腱修复的实验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体外探索优化蛋白酶激活受体1&4的激活方案,获得稳定制备两种受体激活释放液的方法;鉴定蛋白酶激活受体1&4激活释放液中各自...
孙久一
关键词:蛋白酶激活受体肌腱组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