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繁和

作品数:44 被引量:131H指数:5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心病
  • 6篇血压
  • 6篇综合征
  • 6篇急性冠脉
  • 6篇急性冠脉综合...
  • 6篇高血压
  • 6篇冠脉
  • 6篇冠脉综合征
  • 6篇冠心病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老年
  • 4篇蛋白
  • 4篇康复
  • 4篇可溶性
  • 4篇高血压病

机构

  • 31篇佳木斯大学附...
  • 7篇佳木斯医学院
  • 6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宝泉岭农场

作者

  • 44篇孔繁和
  • 9篇高伟勤
  • 9篇牟春平
  • 8篇杨光远
  • 7篇李娟
  • 6篇陆春风
  • 5篇赵晓辉
  • 4篇杨军
  • 4篇刘明远
  • 4篇王立波
  • 4篇张磊艺
  • 3篇李莉
  • 3篇张洪亮
  • 3篇董天崴
  • 2篇周珩
  • 2篇杨玉
  • 2篇金梅花
  • 2篇杨建彬
  • 2篇姚慧
  • 1篇徐心

传媒

  • 17篇黑龙江医药科...
  • 6篇心血管康复医...
  • 6篇佳木斯医学院...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跑运动对冠心病人康复的观察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慢跑运动对冠心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对于30例长期坚持慢跑运动的冠心病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每天进行一次慢跑运动。结果:各项数据说明长期坚持慢跑运动,可使患者体重、心率、血压、血脂下降,缺血性心电图改善,胸闷、气短等明显好转。结论:凡是对体育锻炼无禁忌症的冠心病人,应该长期坚持慢跑运动这一康复疗法,以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孔繁和李娟杨军李莉陆春风
关键词:冠心病人慢跑心电图康复疗法气短胸闷
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与脂质过氧化、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1995年
我们观察了45例高血压病(EH)患者红细胞膜磷脂,脂质过氧化及有关酶水平和血液流变各指标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EH患者红细胞膜磷脂中神经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神经磷脂与磷脂酰胆碱比值(SM/PC)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显著增高。磷脂酰乙醇胺(PE)、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物比值(SOD/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脂质过氧化物比值(GSH-px/LPO)则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各指标显著升高,经简单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PO被选入SM、PC和PE回归方程,LPO与PC、SM呈正相关,与PE呈负相关,提示LPO对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存在独立影响。红细胞膜磷脂中SM与全血粘度高切变率、PS与全血粘度低切变率呈正相关。因此,红细胞膜磷脂与血流变性和脂质过氧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可能参与EH的发生和发展。
李莉扬军陆春风孔繁和刘中柱
关键词:高血压红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脂质血液流变学
前列腺素E_1增强蝮蛇抗栓酶体外溶栓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对人工血栓体外试管溶解试验发现,蝮蛇抗栓酶(Svate)的溶栓作用随着剂量加大,时间延长而增加,前列腺素E_1(PGE_1)能明显加速蝮蛇抗栓酶的溶栓作用,二者合用溶栓有协同作用。PGE_1本身溶栓作用轻微。
孔繁和高山杨红宇李莉满飞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溶栓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的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预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评价sICAM-1水平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0例,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ACS组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s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SAP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sICAM-1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指标。
姚慧孔繁和赵晓辉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破裂
CBL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内科轮转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8年5月在心血管内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0名全科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名学员,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观察组采取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轮转结束前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出科考核。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理论考试成绩显示,观察组的成绩(8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5±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1)。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示,观察组的成绩(81.72±7.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2±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1);对CBL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内科教学中采用C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学员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提高教学效果。
高伟勤王立波杨军李娟孔繁和
关键词:CBL教学模式全科医师心血管内科
氟伐他汀钠调节血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进一步明确氟伐他汀钠对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高血脂患者给予氟伐他汀钠治疗。结果:所有接受氟伐他汀钠治疗的高血脂病人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钠能有效调节血脂,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姜红孔繁和姜艳陆春风
关键词:氟伐他汀钠血脂代谢调脂药物
64层螺旋CT联合sCD40L和Hcy检测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易损斑块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结合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72例冠心病病人通过64层螺旋CT(MSCT)筛选,根据CT值将斑块分为三类: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另取对照组24例。检测各组血清sCD40L、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斑块的关系。结果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CD40L、Hcy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MS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sCD40L和Hcy检测更有益于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周珩杨光远白焱张洪亮孔繁和牟春平
关键词:64层螺旋CTSCD40LHCY易损斑块
心律平治疗148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人早搏疗效分析
1995年
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但老年人的用药资料相对较少.我们用心律平口服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早搏148例,疗效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148例缺血性心脏病早搏患者。
孔繁和陆春风金梅花
关键词:心律平缺血性心脏病早搏
欣维宁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欣维宁(国产替罗非斑)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40例非ST抬高ACS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20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疗效,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顽固心绞痛,新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同。欣维宁组临床疗效,心绞痛缓解、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好转、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欣维宁组没有出现,对照组为15%(3例),出血并发症欣维宁组(15%),高于对照组(1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欣维宁能改善非ST抬高ACS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灌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孔繁和赵晓辉高伟勤杨光远张洪亮牟春平
关键词:欣维宁心电图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内外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
1993年
5—羟色胺(5—HT)是血小板中的重要生物胺,血小板激活时释放并可损害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内外5—HT含量的变化,揭示血小板活性增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按WHO诊断际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5(男36,女19)例,年龄31—72(平均5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7例;心绞痛38例。高血压患者19(男14,女5)例,年龄35—66(平均52.1)岁。正常对照组48(男25,女23)例,年龄31—67(平均50.3)岁,均经病史。
陆春风李莉孔繁和
关键词:血小板活性色胺血小板激活冠状动脉痉挛空腹采血血小板释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