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
-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在胃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对胃癌化疗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将5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分别对阿霉素、依托泊苷、奥沙利铂、顺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6种化疗药物进行CD-DST,并将其中对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中至少1种药物体外有效者31例作为实验组,未行药敏试验而以FOLFOX4方案作为经验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6种药物均有敏感患者;8例患者对任6种药物均不敏感,26例(49.1%)只对1种药物敏感。(2)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93.5%vs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83.9%vs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DST技术对于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化疗方案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照晋谭志军姜伟韩旭张建良
- 关键词:胃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终末期肾病肥胖患者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终末期肾病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32例终末期肾病肥胖患者(持续性血液透析)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肥胖症患者(无肾功能障碍)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3、6个月时的减重效果及代谢合并症缓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117±16)min比(108±11)min,t=2.771,P=0.007]、手术出血量多[(25±6)ml比(17±4)ml,t=6.276,P<0.001]、术后引流量多[62(52~71)ml比35(28~40)ml,Z=-6.9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长[13.5(12~15)d比9(8~10)d,Z=-6.423,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和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0,P=0.170)。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质量分别为(109.84±12.84)、(90.94±10.92)、(80.56±9.13)kg,BMI分别为(38.68±2.66)、(31.84±2.06)、(28.04±1.62)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8.244、386.675,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由43.41%±8.83%增至60.50%±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5,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由75%、47%、34%、44%降至47%、22%、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21;χ^(2)=4.433,P=0.035;χ^(2)=0.032,P=0.027)。结论终末期肾病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患者多余体质量,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合并症。
- 山院飞姜伟王景超王翀王伟强谭志军
- 关键词:胃切除术腹腔镜
- 槲皮素联合si-FSCN1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与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联合si-FSCN1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10,20,40,80和160μmol·L^-1槲皮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KN45细胞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出槲皮素的半抑制浓度。将si-FSCN1和si-NC分别转染至MKN45细胞,分别命名为si-FSCN1组和si-NC组,未经转染的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效果。以80μmol·L^-1槲皮素处理转染si-FSCN1和si-NC的MKN45细胞,分别命名为槲皮素+si-FSCN1组和槲皮素+si-NC组,用噻唑蓝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FSCN1组、si-NC组、槲皮素+si-FSCN1组和槲皮素+si-NC组细胞增殖,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用膜联蛋白V-FITC(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无翅基因(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的半抑制浓度为85.60μmol·L^-1。si-NC组、si-FSCN1组、槲皮素+si-NC和槲皮素+si-FSCN1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10.11)%,(51.72±3.28)%,(66.55±3.46)%和(38.95±2.35)%;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6.48±4.05)%,(21.62±2.36)%,(28.81±2.42)%和(15.54±1.3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6±1.55)%,(20.28±3.05)%,(15.87±2.32)%和(33.45±3.28)%;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8.85±6.28),(55.00±3.25),(62.68±4.52)和(36.76±3.02)个;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5,0.42±0.03,0.55±0.04和0.26±0.02;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0.22,0.72±0.06,0.84±0.06和0.32±0.03;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07,0.66±0.04,0.80±0.05和0.41±0.03;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2±0.25,0.84±0.06,0.98±0.06和0.67±0.04;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0.17,0.90±0.08,1.10±0.06和0.58±0.04。si-FSCN1、槲皮素+si-NC和槲皮素+si-FSCN1组分�
- 张灿灿谭志军徐敏马志承姜伟
- 关键词:胃癌槲皮素细胞侵袭
- 经肛肠梗阻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 评价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37例急性完全性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至梗阻近端肠管,冲洗引流4~10 d后行腹腔镜探查并一期切除吻合.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置入导管,导管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肠梗阻导管后(3.8±1.3)d(1~7 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消失.与入院时腹围(92 4±7)cm相比,手术时腹围(84±6)cm,明显缩小(P=0.013).其中31例患者减压后完成腹腔镜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将急诊手术转为限期手术,在适当的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并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 谭志军谷川张国梁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 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乌司他丁的应用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老年结肠癌并梗阻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7例,观察组手术当日及术后3 d内静滴乌司他丁20万U,1次/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天体温较低(P均<0.05),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感染和肺感染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老年结肠癌并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
- 谭志军谷川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乌司他丁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制剂,包含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被广泛用于临床。乳腺癌,是位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现如今,人们对乳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报道较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在此,本文综述分析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进展。
- 姜伟孟珂伟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转移性乳腺癌
-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首发腹膜炎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能够更好地保护病患残余肾脏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来讲,安全性更强。当前,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膜炎为进行该项技术常见并发症。该并发症会引起患者残肾脏功能降低,而加速腹膜功能丢失为引起PD操作失败。由此可见,全面分析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首发腹膜炎相关因素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特此,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上述命题进行分析,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张文玉姜伟
-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腹膜炎预后影响因素
- 基于生物材料的抗微生物疗法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2023年
- 耐抗生素细菌的不断增加以及抗生素根除生物膜的能力有限,使得开发替代抗菌疗法成为临床的重大课题。抗菌生物材料,如多阳离子聚合物,以及生物材料辅助的非抗生素疗法,如噬菌体、抗菌肽和抗菌酶等,提高了人体对抗耐抗生素和复发性感染的能力。生物材料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传递多种抗菌剂,而且可以在感染部位持续释放,从而减少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此综述系统地介绍了基于生物材料的非抗生素抗菌疗法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策略,详细介绍了不同生物材料的治疗策略和临床转化潜力,提供与临床转化相关的挑战和视角,并讨论了生物材料辅助抗菌治疗的未来和前景。
- 姜伟杨文杰
- 关键词:抗菌疗法细菌感染生物材料
- GDNF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趋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GDNF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趋化的影响。方法MIA PaCa-2和Capan-2人胰腺癌细胞株细胞培养,利用细胞计数、MTT、流式细胞计测定GDNF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测定GDNF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GDNF,胰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增强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rans—well中胰腺癌细胞透壁数目明显增多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GDNF具有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 郭仁德顾建华姜伟张建智谷川李强
- 关键词:胰腺肿瘤GDNF增殖趋化
- DLK与PK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1-2004临床诊断明确的圆锥角膜患者47人(58眼)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25人,30眼,平均年龄28.6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28个月)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2人,28眼,平均年龄31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术前检查两组患者视力并验光,术后分析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变化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2组术后均表现为轻度近视,但深板层角膜移植组近视较重;2组平均散光均低于5.00DC;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排斥反应的发生较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低(P<0.05)。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近似,手术失败的发生率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不再是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术式。
- 姜伟孙慧敏
- 关键词:角膜移植圆锥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