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杏珍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中国文艺建设
- 2013年
-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本文试图阐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及其传承,以有助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建设。
- 夏杏珍
- 关键词: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建设
- 看似寻常实奇崛——陈云“多谋善断”的决策艺术
- 2009年
- 1959年4月5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以“工作方法”为题发表讲话,共谈了十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讲“多谋善断”。他举陈云为例,称赞陈云“多谋善断”,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还说:不要看他平和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
- 夏杏珍
- 关键词:决策艺术奇崛七中全会
-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一九七五年整顿平议被引量:6
- 2001年
-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 ,一九七五年整顿闪耀着特殊的光辉。本文简要评述了一九七五年整顿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发展过程和显著成效 ,分析了整顿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和突然中断的原因 ,对一九七五年整顿作出了历史评价 :邓小平主持的一九七五年整顿贯彻落实并发展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三项重要指示所体现的正确思想和决策 ,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开始 ,是改革开放的实验 ,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它上承中共“八大”路线和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正确发展趋向 ,是 60年代前期调整、1972年周恩来主持的整顿的继续和发展 ;它下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给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了开辟航道的作用 。
- 程中原夏杏珍
-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毛泽东邓小平
- 新中国文化事业50年的发展历程被引量:2
- 1999年
-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文化事业除旧布新,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轨道,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文化事业出现了初步繁荣。反右斗争扩大化使文化事业一波三折,在艰难中复苏。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理论,文化事业再遭挫折,陷入低谷。十年“文革”,文化事业一片荒漠,仅偶露绿州。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文化事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 夏杏珍
- 关键词:新中国文化事业
- 《人民日报》改版与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堪称新闻改革的有三次:除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新闻改革,另外两次就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由于当时面临的任务和党内外的条件各不相同,这三次改革的做法和效果也不...
- 夏杏珍
- 关键词:新闻事业史报纸改版新闻改革改革开放政策
- 曲折和复苏──从“反右派”运动到调整时期的“双百”方针被引量:1
- 1998年
- 曲折和复苏——从“反右派”运动到调整时期的“双百”方针夏杏珍从1956年4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到1961年“双百”方针经历了起伏波折,本文将对此过程作一简要述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阻碍“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文艺界是受反右派斗争影响最为严...
- 夏杏珍
- 关键词:反右派斗争百家争鸣为社会主义服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朴素自然造诣深 平淡之中睿智显——试论陈云的语言艺术
- 2013年
- 陈云以高超的智慧和卓著的工作,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精心谋划,勤奋工作。与陈云的高超智慧和卓越才能相应的是他独特的语言艺术。陈云的语言有三个较突出的特点,即自然朴实,含义隽永,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善用比喻,富有说服力;善用成语典故、谚语方言,富有中国气派。"风格即人",陈云独特的语言风格,源于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胆略,高超的政治智慧,崇高的理想追求,求真务实的品德风范。从语言风格中我们更真切地认识了这位足智多谋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陈云。
- 夏杏珍
- 关键词:语言艺术文风
- 论1949年至1957年春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
-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传统,采取了比较正确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
- 夏杏珍
- 文献传递
-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被引量:3
- 2014年
- 把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必然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3年内,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对知识分子实行在团结、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思想改造,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实际的,而且也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可。运动中存在的失误和偏差,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是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偏差,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总体评价和肯定。
- 夏杏珍
- 关键词:思想改造运动建国初期必然性社会主义革命意识形态领域
-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被引量:5
- 2002年
-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夏杏珍
-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