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威利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肿瘤
  • 4篇磁共振
  • 3篇细胞
  • 3篇膀胱
  • 3篇膀胱癌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肾细胞
  • 2篇腺癌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MRI
  • 2篇穿刺
  • 1篇导管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多期增强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周细胞
  • 1篇血管周细胞瘤

机构

  • 9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夏威利
  • 7篇陈学军
  • 7篇黎海亮
  • 5篇王立峰
  • 3篇魏晓艳
  • 3篇张孝先
  • 2篇张宏凯
  • 2篇曲金荣
  • 2篇吴越
  • 2篇胡鸿涛
  • 2篇耿翔
  • 1篇许春苗
  • 1篇姚全军
  • 1篇赵阳
  • 1篇张建伟
  • 1篇李祥
  • 1篇杨铁军
  • 1篇袁军辉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隐藏式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及其组装方法,隐藏式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包括筒状的支架本体,以及放射性粒子,以及与支架本体配合的覆膜套;支架本体在外周侧按圆周方向排列设有一个或多个粒子安装通道,每个粒子安装通道均沿轴向...
胡鸿涛袁航黎海亮姚全军耿翔夏威利赵可张东阳李岩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特征性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男11例,女5例,年龄32~7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
夏威利陈学军黎海亮
关键词:颅内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多房囊性肾癌与肾癌坏死囊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多房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坏死囊变(NCRCC)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MCRCC及41例NCRCC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得出鉴别二者的CT值阈值,并应用CT值阈值联合Bosniak分级鉴别MCRCC与NCRCC。结果 35.00%(7/20)的MCRCC Bosniak分级为ⅡF级,60.00%(12/20)为Ⅲ级,5.00%(1/20)为Ⅳ级;4.88%NCRCC(2/41)Bosniak分级为ⅡF级,36.59%(15/41)为Ⅲ级,58.54%(24/41)为Ⅳ级。CT平扫及增强扫瞄中,MCRCC的CT值均低于NCRCC(P均<0.05);以皮髓期CT值34HU为阈值,判断NCRCC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5%;联合Bosniak分级和皮髓期CT值阈值鉴别诊断MCRCC和NCR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93%。结论 MCRCC与NCRCC鉴别困难;皮髓期CT值阈值和Bosniak分级相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夏威利王立峰张建伟魏晓艳李祥黎海亮曲金荣陈学军吴越张宏凯
关键词:肾细胞X线计算机
多房囊性肾癌的CT、MRI征象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癌的CT及MRI特点,提高对多房囊性肾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CT、MRI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共23个病灶。病变位于右肾13例,左肾10例。23例均显示肿块为边界光滑、多房囊性病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14例伴附壁结节,3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有强化,5例诊断囊性占位患者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增厚、出现分隔、囊液密度增高等征象,最终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癌。结论多房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囊性占位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分隔增厚等改变提示恶性可能。
夏威利王立峰魏晓艳黎海亮曲金荣陈学军吴越张宏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一种带有凹槽球囊的经皮穿刺空肠造瘘导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凹槽球囊的经皮穿刺空肠造瘘导管,包括线圈主管和固定套设在所述线圈主管上的凹槽球囊,且在扩张定位状态时凹槽球囊的凹槽结构与空肠壁面之间相互不接触并形成定位腔,使用具有凹槽和透视下显影标记的球囊,通过将导管...
耿翔曹家玮陈姚黎海亮宋昊永王喆袁航张东阳聂瑞参徐世君李岩夏威利赵阳胡鸿涛
肺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究肺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间203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CT资料,将突变情况根据这些位点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关系,分为有效突变组(97例)及非有效突变组(106例)。在所有的CT征象中,肿块直径采用秩和检验,密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其余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坏死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及空气支气管征)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优势比(OR)。结果在EGFR基因有效突变组,分叶征、毛刺征、坏死征、胸膜凹陷征分别为65、67、45、74例,非有效突变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56、51、26、6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0、9.141、10.646、7.986,P〈0.05)。病灶直径、密度、空洞征、空气支气管征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毛刺征(OR=2.120)、坏死征(OR=2.853)及胸膜凹陷征(OR=2.094)与EGFR有效突变有关(P〈0.05),而分叶征与EGFR有效突变无关。结论在所有的CT征象中,毛刺征、坏死征及胸膜凹陷征与EGFR基因有效突变有关,它们更容易出现在有EGFR基因有效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
张孝先陈学军王立峰魏晓艳夏威利黎海亮
关键词:肺肿瘤受体表皮生长因子X线计算机
钆喷酸葡胺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MRI 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 对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
夏威利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钆喷酸葡胺
前列腺癌多参数MRI检查与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活检前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pMRI)检测前列腺癌的准确性,以评估我院标准MRI 检查方案与经直肠超声(TRUS)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和临床意义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王立峰陈学军夏威利杨铁军张孝先
关键词:前列腺癌穿刺活检
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膀胱癌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许春苗黎海亮张孝先郑冰洁夏威利袁军辉姚琦陈学军
关键词:膀胱肿瘤弥散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MR成像(DWI-MRI)、动态增强MRI(DCE-MRI)在早期膀胱癌T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MR 成像(DWI-MRI)、动态增强MR 成像(DCE-MRI)对膀胱癌术前早期分期的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陈学军王立峰夏威利云游范丽敬
关键词:膀胱癌T分期MRIDW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