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可君

作品数:5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艺术
  • 17篇文学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艺术
  • 9篇水墨
  • 7篇诗歌
  • 7篇写作
  • 7篇绘画
  • 5篇山水
  • 4篇德里达
  • 4篇山水画
  • 4篇诗歌写作
  • 4篇基督
  • 4篇基督教
  • 4篇汉诗
  • 4篇表现主义
  • 3篇当代艺术
  • 3篇哲学
  • 3篇哨兵
  • 3篇水墨艺术
  • 3篇现代汉诗
  • 3篇画家
  • 3篇汉语诗歌

机构

  • 49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美术观察》...
  • 1篇中国美术馆
  • 1篇北京画院

作者

  • 55篇夏可君
  • 2篇岛子
  • 2篇查常平
  • 2篇杨斌
  • 1篇杭春晓
  • 1篇刘礼宾
  • 1篇李杰
  • 1篇王煜
  • 1篇王萌
  • 1篇吴洪亮
  • 1篇杨建国
  • 1篇段君

传媒

  • 5篇当代油画
  • 4篇天津美术学院...
  • 3篇东吴学术
  • 2篇哲学动态
  • 2篇东方艺术
  • 2篇文艺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现代哲学
  • 2篇扬子江文学评...
  • 1篇中华儿女(海...
  • 1篇缤纷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今日辽宁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氤氲的大美与世界的“深蓝”——门秀敏的新彩墨
2021年
墨与彩是两种不同的色彩面貌,一种走向玄暗深沉,一种走向绚烂华丽,只有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色感结合起来,并且赋予其强大且迷人的张力,才能达成中国艺术一直梦寐以求的大美。同时,艺术创作若想融入现代性,还必须纳入抽象化思维,摆脱传统意象的程式化禁锢。当然,跳脱传统的藩篱不是陷入对西方抽象的重复,而是要再次回到自然蕴藏的无限生机中去,打破个体化的风格。在这一探索方向上展现出充分自觉性的艺术家其实并不太多,门秀敏便是其中之一——他对风格转化的机制早已了然于心。
夏可君
关键词:大美传统意象抽象化
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以诗人哨兵的诗歌集《江湖志》为个案,讨论哨兵诗歌对于汉语诗歌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他的语言完好地结合了三重要素:地方性的自然伦理、个体性的生存经验以及通过诗意想象达到的普遍性。哨兵的写作以他的故乡洪湖和长江为背景,既回溯了楚地的诗歌传统,又切中中国当代现实,以其个体对夹缝和疼痛的触感,为诗歌写作的法则提供了可能性。这在诗人2009年刚发表的长诗《水立方》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夏可君
关键词:夹缝疼痛
《水立方》:对称的火焰与时间性的法则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讨论了诗人哨兵2008年的长诗《水立方》写作的意义。在面对历史大事件时诗人应该如何以诗意的方式来作出自己的回应,面对古今中西各个时间维度的冲突和交错,诗人借助于屈原和艾略特长诗写作的结构,在自己家乡地方性的洪湖与历史性的建筑物水立方之间,通过对节日时间性的压缩,找到了隐喻、象征和历史命运的契合,从而以诗歌的时空重建了诗歌的法则。本文重点讨论了这首长诗在时间性上的丰富表达,汉语诗歌的写作就在于通过对各种时间性的形象表现来建立汉语言说的法度。
夏可君
关键词:水立方节日
雪的组织与现代性之冷——杨键的冷山水绘画
2015年
当代中国艺术的任务在于重新激活自然的潜能,传统山水画是通过丘壑的经营来实现的,西方现代性则开始于塞尚对自然深度的挖掘,如果我们要重新书写中国的现代性,那应该把中国山水的丘壑空灵与自然风景的深度及其色彩浑化结合起来。诗人与画家杨键在《向八大山人致敬》以及《蓝山水》与《冷山水》等几个新系列中,以"雪意"为基本元素语言,融合组织了丙烯的冷感色彩与水墨的虚薄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与绘画的精神深度。面对时代的散乱、心性的迷乱与欲望的燥乱,作为潜修者的诗人遵循了《黄帝内经》中所言的"恬淡虚无"与"精神内守",借助自然所启示的隐秘力量,在空寒的雪意中聚集与组织心念的能量,让自然的生发与心气的凝结重新化解主体的焦虑,杨键的《冷山水》系列乃是精神的澡雪,是生命精魂的凝结。现代性需要一场雪意来化解革命的激情,通过雪的教育,让我们进入诗意的默化之中。
夏可君
荒草书写与诗性正义——论杨键的水墨被引量:2
2013年
水墨,自从晚明开始,已经被一种苦涩的味道所渗透。在元代,尽管有着外族入侵,但文人们还是在宗教,尤其是道教那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无论是黄公望还是倪瓒,哪怕是王蒙,都与道教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艺术作品上也可以看到:黄公望山水画上的矾头其实就是生命修炼的丹台——就是向着天空敞开的一块洁净之地;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中间的空白也是心性的洁净,更不要说他自己的洁癖了。但是进入晚明,在山河破碎之后,“四僧”那里,对这个苦涩的经验就更为彻底了,因为那是一个文人无势的时代,残山剩水还有着“余情”吗?
夏可君
关键词:水墨诗性荒草外族入侵安身立命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问题被引量:1
2017年
一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水墨之为问题、作为症候,或将变得越来越明晰。因为通过水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艺术转换的困难。(一)水墨也许可以更好地回应当代中国艺术的三个问题。1.中国当代艺术特质中,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可以被世界所接受?这里,水墨也许可以作为我们反省当代世界文化危机的一个方向。
夏可君
关键词:文化危机水墨语言艺术特质抽象表现主义
把我们变成盲者的艺术:德里达论自画像被引量:1
2015年
凝视的艺术,乃是把我们变成盲者的艺术。二十世纪真正的现代性艺术,乃是进入黑夜的黑夜,是把我们变成盲者,艺术乃是把我们变成盲者的艺术。德里达的思想开始于"不可能性"的经验,解构并非否定,而是对不可能之为不可能的肯定,也许艺术可以最好地展现这个不可能性的经验。西方视觉艺术,在德里达看来,就是"把我们变成盲者"的艺术,也即是哀悼的艺术,无论是荷马史诗与古希腊雕塑艺术,还是古罗马的图像(icone)也是来自于死者面具。
夏可君
关键词:不可能性可见性荷马史诗伦勃朗
步伐转换:当代汉诗写作的节奏
现代汉语是在双重翻译中形成的,尤其变得散文化,汉语的被打断,如何重建汉语诗意的韵律或者诗意的法度,这体现在诗歌写作的韵律上。如何与古典语言相关,同时又形成诗意的节奏,这对当下诗歌写作构成挑战。我们试图回到汉语诗意的姿势上...
夏可君
关键词:节奏打断
文献传递
臧棣的诗歌植物学:灵视另一种的人性被引量:1
2022年
身处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以来的人们,对于此病毒采取了一种植物命名,如同花冠一样的恐怖之物,只是人类对此魔灵之物其实并不了解,尽管我们可以窥视到它的基因链,甚至直观到其形态与突触的变异,但我们其实根本上还并不明了它的发生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处身于花朵或者植物所启示的末世。2020年以来的人们,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人类极端世代的来临,因为人性并没有觉悟到,这植物的末世,这花朵的末世,在迫使人性重新想象自身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必须向植物与花朵学习,从花朵的终末论那里,想象另一种新的人性。
夏可君
关键词:灵视植物命名植物学终末论人性花朵
孙策的《移动山水》:山水精神的余影重构
2015年
传统山水画有着一套自己的语汇,这是与西方根本不同的,从苔点的远近点染的状形——不同于西方的透视点,到山石皴线的触感提取的形势——不同于西方的几何线形,再到山势以高远—深远—平远的游观展开的局面——不同于西方的块面塑造,直到整个画面的气韵生动——不同于西方于可见与不可见的张力建构(明暗对比等等)。
夏可君
关键词:山水精神传统山水画明暗对比里希特当代绘画倪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