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血栓形成的脑电图诊断
- 2010年
-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形成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使用ND-82B型8导脑电图机,对我院2008-02~2010-02收治的脑血栓形成125例患者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本组125例,脑电图正常36例(28.8%),异常89例(71.2%),且脑电图异常侧和临床病变侧均相一致。结论脑血栓形成时的脑电图异常虽有慢波波幅低、较局限、波形较规则、背景活动的异常程度轻等特点,但非特异性,而脑电图的动态观察还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最好方法。另外,进行性脑血栓时,脑电图改变比临床症状先出现,有利于对进行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
- 魏定远李伟峰苗海峰袁伟杰唐桂华黎颖杰张俏敏
- 关键词:脑血栓脑电图非特异性
-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肌阵挛性癫(JME)的临床特点及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61例JME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阵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肌阵挛加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导致误诊最常见的原因是医师对肌阵挛发作缺乏认识,其次是临床和EEG的非对称性表现。结论JME的正确诊断依赖于医师对此综合征的深刻了解,EEG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 袁伟杰肖卫民李润雄唐桂华
- 关键词: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脑电图误诊
-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急性脑干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
- 唐桂华肖卫民马荣吴志强陈仁英黄小琼
- 文献传递
- 无症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对减低脑梗死率的意义。方法对易发脑梗死的中老年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可有效的发现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象。结果本组50例均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无症状梗死灶共72个。其中1个梗死灶6例(12.0%),2个梗死灶13例(26.0%),多个梗死灶31例(62.0%)。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误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均要积极治疗,预防和延缓脑梗死的再发生。
- 魏定远李伟峰苗海峰袁伟杰唐桂华黎颖杰张俏敏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CT
- 应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评估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简称语言障碍ZM2.1)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语言障碍中心的1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组)和广州市番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非治疗组)。治疗组通过其康复系统进行个体化综合训练,包括发音器官训练、语言训练、口语表达、听康复、视康复、学老师平台等。入院时和治疗2个月时使用汉语失语检查法作为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表达、复述、命名、听理解的评估,评定亚项包括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治疗组在完成失语检查法后,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诊断系统在训练前后进行评估,评定亚项包括简单指令、复杂指令、是否、表达语音、表达语义、复述语音、复述语义、命名、简单理解、复杂理解、听读字、计算、记忆、匹配、简单常识、复杂常识、定向力、比较。各亚项分数为完成百分率×100,满分为100分。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个月时两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评分:治疗组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评分高于非治疗组犤(38.12±15.21)分,(12.02±8.74)分;(34.51±14.93)分,(14.21±7.51)分;(32.54±9.65)分,(10.95±4.96)分;(38.00±12.56)分,(6.96±8.64)分;(29.72±15.34)分,(7.82±6.75)分;(37.56±10.41)分,(12.43±7.56)分;(35.01±8.78)分,(21.41±6.89)分;(48.36±11.41)分,(20.32±7.94)分;(45.32±12.71)分,(24.43±7.69)分,t=2.134~2.498,P<0.05犦。②治疗组训练前后语言障碍ZM2.1诊断系统各亚项评分:训练后复杂指令、是否、表达语音、表达语义、复述语音、复述语义、命名、复杂理解、听读字、计算、回忆、匹配、简单常识、复杂常识、定向力、比较评�
- 李巧薇陈卓铭黄舜韶李丽娟唐桂华罗东媚翁璇萍
- 关键词:失语症康复
- 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3例,其中2010年98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012年105例为治疗组,入院即时完成吞咽功能评估,随后进行饮食指导、吞咽训练等系统管理,观察两组间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改良Barthel生活指数(MBI)评分的改善值、住院时间、发病3个月病死率。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炎发生率37.8%,治疗组肺炎发生率8.6%,对照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χ2=23.62,P〈0.01)。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值、MBI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6.98,P=0.001;t=-12.30,P=0.001)。对照组较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24.50,P=0.001)。发病3个月随访,对照组病死率6.12%,治疗组病死率0.95%,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χ2=8.57,P〈0.05)。结论 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明显改善后循环脑梗死预后,减少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应加以重视。
- 唐桂华马荣丘东海黄龙龙苗海锋黄小琼杜燕兰肖卫民
-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梗死预后系统管理
- 脑干梗死环咽肌失弛缓致严重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 2010年
- 报告1例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致严重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通过及早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健康教育,病情稳定后及时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护理,效果显著,20日后恢复完全经口进食,成功拔除胃管。
- 陈仁英唐桂华李玲李淑恩
- 关键词:脑干梗死护理吞咽障碍
- 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3例,依据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期不同,分为入院当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观察组(105例)和入院第4天开始鼻饲的患者记为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免疫功能、营养指标(TLC、IgG、IgA、Hb、ALB、ST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w后,对照组的TLC、IgG、IgA、Hb、ALB、STP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各项免疫指标、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观察组治疗2w、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4w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 唐桂华马荣丘东海黄龙龙苗海锋黄小琼杜燕兰肖卫民
- 关键词:肠内营养脑卒中吞咽障碍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
- 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的复测信度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探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ZM2.1)的信度。方法:2名评测员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诊断筛选系统评估20例脑卒中患者,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了解其复测信度。结果:ZM2.1诊断筛选系统有较好的信度,其总评分ICC>0.90。结论: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诊断筛选系统有较好的复测信度,可适用于临床应用。
- 陈卓铭唐桂华莫雷金花李巧薇翁萍璇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语言障碍心理测定学
- 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 目的 探讨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2012年1月-12月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3例,其中2010年98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012年105例为...
- 唐桂华马荣丘东海黄龙龙苗海锋黄小琼杜燕兰肖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