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军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涎腺
  • 2篇涎腺腺样囊性...
  • 2篇腺样
  • 2篇腺样囊性癌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癌
  • 1篇代谢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小体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诱导分化
  • 1篇松弛切口
  • 1篇全反式
  • 1篇全反式维甲酸
  • 1篇腭裂
  • 1篇腭裂修复
  • 1篇颌骨
  • 1篇颌骨骨折
  • 1篇维甲酸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唐晓军
  • 4篇徐旭光
  • 3篇吕智勇
  • 2篇姒壮
  • 2篇王威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04
  • 2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松弛切口修复婴幼儿不完全腭裂
2001年
目的 无松弛切口修复婴幼儿不完全腭裂在于寻找和开辟一条不影响颌骨发育、早期修复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的新途径。方法 选择性地对 5~ 18个月的不完全腭裂患儿采用新手术方法 12 8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 ,行无松弛切口不完全腭裂修复术。结果  12 8例患者中 ,12 7例均达到裂隙闭合和腭咽闭合的标准。结论 无松弛切口修复婴幼儿不完全腭裂是一种不影响颌骨发育、早期修复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简便易行。
姒壮唐晓军徐旭光
关键词:松弛切口婴幼儿
颌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术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种颌骨骨折的理想临床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 1996年 4月~ 1999年 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 35 9例 ,应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12 7例中小夹板固定的有效成功率占 97 6 %。2 32例中非小夹板固定成功率占 95 6 8%。结论 颌骨骨折小夹板固定方法较其他方法简便、易行 ,易于推广使用 。
姒壮王红唐晓军
关键词:颌骨骨折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术
全反式维甲酸和α-干扰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联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α -干扰素 (α -IFN )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效能 ,寻找治疗腺样囊性癌的新途径。方法 :应用ATRA和α -IFN ,分别以单用、两两联用对腺样囊性癌SACC -83细胞株作用 ,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 :①两药联用时较两药分别单用时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升高 ,平板克隆形成率下降 ,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 ,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 ,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α -干扰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Α-干扰素诱导分化腺样囊性癌
先天性颌间闭锁征一例被引量:2
2004年
徐旭光唐晓军吕智勇
关键词:X线检查病例
抗癌药5-FU联合α-IFN与ATRA对SACC-83细胞株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抗代谢药物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SACC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氟尿嘧啶(5-FU),分别以单用、双用和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83(SACC-83)细胞株作用,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SACC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异型性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SACC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联合抗代谢药物诱导分化对SACC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关键词:IFN抗代谢药物涎腺腺样囊性癌凋亡小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