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超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毛姆
  • 5篇小说
  • 4篇文学
  • 3篇生态
  • 3篇比较文学
  • 2篇多余人
  • 2篇殖民主义
  • 2篇生态思想
  • 2篇种族
  • 2篇文化
  • 2篇误读
  • 2篇毛姆小说
  • 2篇景致
  • 2篇教学
  • 2篇笔下
  • 1篇迪士尼
  • 1篇电影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性解放

机构

  • 17篇淮北师范大学
  • 3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吴超平
  • 1篇姜胜

传媒

  • 9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史前史”——古希腊神话中的生态整体意识被引量:3
2012年
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一定的生态整体意识,具体体现为:万物一体的认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谴责以及对理想生态的追慕。然而,这种意识并非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也不可与后世的生态整体主义划上等号。但是,作为后世生态思想的"史前史",我们在建构生态诗学以及编写生态文学史时,应该赋予其应有的地位。
吴超平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
“黑犬”:西方传统文化的抑郁症——伊恩·麦克尤恩《黑犬》中“黑犬”意象解读
2014年
"黑犬"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的主题意象,它是西方现代社会中忏悔精神匮乏、恃强凌弱以及爱的缺失的表现符号,是西方传统文化逐步走向没落的体现。西方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患上了典型的"抑郁症"。麦克尤恩为西方现代社会把脉,指出了其病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抑郁,并尝试着为其探索拯救的药方。
吴超平
关键词:西方传统文化抑郁
屏风上的景致
威廉·萨姆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之一,他曾于1919年10月来中国旅行,历时四个月。回国后,毛姆以他在中国的见闻、感受为题材,创作了三部作...
吴超平
关键词:毛姆种族他者殖民主义误读
论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的创造性叛逆被引量:2
2016年
迪士尼电影《梦幻森林》改编自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影片在主题、情节与角色塑造上都存在创造性叛逆。这些叛逆由文化传统、导演个人倾向、迪士尼的传统、影片的内部机制以及电影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而形成。
吴超平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伊恩·麦克尤恩《黑犬》的生态思想解读被引量:3
2013年
伊恩·麦克尤恩的《黑犬》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思想,它呼吁祛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批判种族主义、呼唤社会生态的平衡,剖析了二战后人类精神世界存在的危机,指出了其具体表现形式。
吴超平
关键词:生态思想
《儒林外史》中的“多余人”与“小人物”——以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为参照被引量:1
2012年
以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为参照,发现杜少卿、王玉辉不仅与"多余人"、"小人物"有许多互通之处,且具有自身的民族性、时代性。吴敬梓同样具有人道主义情怀,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批判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审视社会生活;《儒林外史》在这一方面的艺术价值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
姜胜吴超平
关键词:《儒林外史》
毛姆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倾向
2011年
在毛姆的创作中,以南太平洋海域和东南亚为背景的作品数量极为可观。文章一方面通过这些作品透视毛姆的殖民主义倾向,另一方面通过考察作家的日常生活解读毛姆的殖民主义倾向,认为毛姆是一位具有殖民主义倾向的作家。
吴超平
关键词:毛姆小说殖民主义
史家的眼光与诗意的品评——论闻一多《唐诗杂论》
2025年
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是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在这本诗论中,闻一多抛弃了被尊奉为学术研究正统的训诂、考据之路,转以文学史家的眼光对唐诗发展过程进行追溯,又以诗意笔触品评诗人。其批评风格成因在于闻一多集诗人、学者双重身份于一身。作为学者,他具备历史意识,严谨地进行史学研究,对诗人及其作品有独到见解;作为诗人,他带着“诗心”,对历史中的诗人充满温情,将自身生命力融入其中,运用修辞手法构筑浪漫世界,给读者全新审美与情感体验,使《唐诗杂论》成为学术与艺术兼具的作品。
章婧吴超平
关键词:闻一多史家诗意
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优雅的美学风格
2023年
本文以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为对象,研究其美学风格,认为其具有别样的优美。在文本中表现为:环境的静谧之美,叙事的含蓄之美,情感的节制之美。这一风格的形成,首先是其审美个性决定的:拉希莉沉静深思的性格、严谨的学术修养决定她的审美趣味近于内敛平和;印度民族性格、审美习惯和古典主义美学传统的间接影响使其审美趣味较为含蓄质朴、高雅柔和。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等人的创作也直接影响了她的美学风格,她在实践优美风格的途径上又迥异于契诃夫等人。
吴超平
关键词:短篇小说优雅美学风格
试论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被引量:3
2012年
在札记《在中国屏风上》中,毛姆对中国文化有许多误读,但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大多由于文化的隔膜所致。毛姆是以冷静、客观、求实的态度观察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力图实现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毛姆的这种态度与胸怀,也是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大力提倡的。
吴超平
关键词:毛姆中国文化误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