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青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全流程管理实践
- 2024年
- 目的:评价基于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全流程管理的效果,为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4月22689位急诊预检患者作为改进前组,接受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以2022年4月22236位急诊预检患者作为改进后组,接受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分诊全流程管理,包括预检前、中、后端质量的动态评估及持续改进。比较改进前后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和效率。结果:实施基于大数据反馈的全流程预检管理后,患者分诊信息完整率、分诊级别符合率、响应时间符合率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分诊候诊时间、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及可视化的全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 杨旻斐吴爱娜吴爱青沈卫娣姚晓月金静芬
-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大数据质量管理
- 基于ABC分类法的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优先次序框架构建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构建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优先次序框架。方法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咨询专家,依据ABC分类法拟定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果专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83、0.8972、0.9171。3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高(Kendall检验后,P<0.05)。确定3类24项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框架,A类服务11项为最紧急项目,要求优先执行;B类服务5项为较紧急项目,有执行时限要求;C类服务8项为一般紧急项目,要求执行。结论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ABC分类框架可以更好的指导急诊室外勤服务工作。
- 方良玉陈水红吴爱青曹巧丹李群
- 关键词:急诊室德尔菲法
- 常态化防疫背景下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策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管理策略。方法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症状对预检分诊路径进行改造,增设特殊诊间。运用大数据共享技术将患者健康码信息导入预检分诊系统。比较2020年1月—6月与2019年1月—6月接诊患者人次、入抢救室人次的变化趋势。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前、中、后期患者分级构成及不同时间段Ⅰ~Ⅳ级患者预检分诊耗时。结果2020年1月—6月急诊总接诊例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69.60%;入抢救室患者例数较2019年同比下降31.80%。疫情中期与前期相比,除Ⅰ级患者外,其他级别患者分诊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后期Ⅰ级、Ⅱ级患者分诊耗时与疫情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Ⅳ级患者分诊耗时与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对预检分诊路径进行改进并运用大数据共享技术能提高急诊预检筛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杨旻斐姚晓月吴爱青沈卫娣金静芬
- 关键词:预检分诊大数据
-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 2012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健康以及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下,使得医疗护理在实际中形成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急诊属于一种特殊的科室,所面临的风险压力问题要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本文主要对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供同行们参考.
- 吴爱青
- 关键词:急诊护理
- ABC分类法在急诊科外勤服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快捷的就诊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急诊就诊量明显增加.同时,急诊室患者滞留的现象在国内大型医院中存在已久[1],急诊室过度拥挤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医院还有整个卫生系统甚至社会都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2].滞留的和新增加的急诊患者导致急诊室外勤服务业务量增长,与急诊实际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矛盾,增加医疗风险隐患.王立等[3]认为,大型医院对外勤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 陈水红曹巧丹吴爱青詹玥方良玉陈红梅
- 关键词:急诊科集中管理急诊患者集中统一管理
- ABC分类法在急诊室外勤服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项目紧迫程度ABC分类法在急诊室外勤服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室外勤服务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将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集中管理结合ABC分类法模式下相关外勤服务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7月...
- 陈水红曹巧丹方良玉吴爱青
- 急性颅脑外伤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分析和护理对策被引量:8
- 2008年
- 总结138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在院内转运中的风险和护理对策。认为未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准备不充分、安全措施不到位等为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全面评估病情、充分准备、预处理干预等护理措施能降低转运风险。
- 杨旻斐吴爱青
- 关键词:急性颅脑外伤院内转运护理对策
- ABC分类法在急诊室外勤服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 本文介绍了急诊室于2013年10月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结合ABC分类法,对集中统一分配的外勤服务项目进行优先等级的区分,急诊外勤服务项目紧迫程度ABC分类具体步骤:梳理汇总急诊室外勤服务项目并列表,由科内质控护士和主管医生...
- 陈水红曹巧丹方良玉吴爱青
- 关键词:急诊室集中管理
- 文献传递
- 气悬浮转运垫在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气悬浮转运垫在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需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按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转运垫组(43例)、滑板搬运组(50例)、徒手搬运组(39例)。比较3组的搬运人员人数、搬运时间、满意度及转运垫组与滑板搬运组的搬运拉力值。结果3组搬运人员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垫组所需搬运人员数量最少,滑板搬运组次之,徒手组最多;徒手组搬运需(23.56±13.63)s,转运垫组(35.12±9.24)s,滑板组(40.66±10.20)s,3组搬运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舒适度、安全感、疼痛感体验、平稳度等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安全性、省力、省时、便捷性、可操作性、稳固性等搬运人员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垫组搬运人员拉力值(6.51±2.99)kg,滑板组搬运人员拉力值(14.09±4.59)kg,两组拉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悬浮转运垫进行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可节省人力、搬运时间,提高患者及搬运人员满意度。
- 杨旻斐金静芬沈卫娣吴爱青李丽
- 关键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 综合性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急诊预检平战结合管理策略
- 2024年
-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1]。据统计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3日为12.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5%[2]。大量患者的激增将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急诊科在呼吸道高峰期超负荷运转,系统的风险性系数将会提高。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提出坚持平战结合[3]。“平战结合”指立足于战争准备,表示和平状态与战争状态相结合和相互转换,就是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常态管理中要随时准备为应急时刻做准备[4]。有研究指出当呼吸道传染病激增时,医院急诊科总接诊量是同期非应急情况下的2~3倍[5]。自2022年12月以来,本院急诊就诊人数不断攀升,单日就诊人次最高达1300人,急诊从医疗模式、物资、人力资源等方面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保障了科室有序运行,现总结急诊科预检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平战结合管理策略如下。
- 杨旻斐杨旻斐陈彬吴爱青吴爱青
- 关键词:就诊人数平战结合常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