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全 作品数:30 被引量:154 H指数:6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PBL联合EBM教学法在肝胆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7 2016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联合循证医学(EBM)教学法在肝胆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肝胆外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PBL联合EBM教学组30人)和对照组(传统的教学模式组30人),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PBL联合EBM教学组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53.87±5.92)分VS(48.29±8.16)分,P<0.05],其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组(34.62±4.24 VS 29.96±6.05,P<0.05),试验组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自学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习满意度较传统教学组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PBL联合EBM教学法有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吴斌全 马翔 满忠然 金浩 周磊关键词:循证医学 外科教学 腹腔镜脾脏切除6例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0~2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9 d;患者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预防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鲁正 吴斌全 崔培元 吴维 吴华 邱兆磊关键词:脾切除术 腹腔镜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hTERT和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hTER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胆囊癌组织中hTERT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P〈0.01)。hTERT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胆囊癌组织学类型、是否伴有结石、病理分级、Nevin临床分期、是否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NevinⅢ-Ⅴ期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Nevin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胆囊癌中hTERT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TERT和survivin在胆囊癌中均有异常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起一定的协同作用。hTERT过表达是胆囊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survivin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胆囊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 吴斌全 刘会春 金浩 承泽农关键词:胆囊肿瘤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生存素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吴斌全 刘会春 崔培元 鲁正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术 原发性胆囊癌6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外科治疗的63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中有69.8%(44/63)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黄疽及消瘦。全部63例病人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3%(43/63),有18例病人术前同时行CT或MRCP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3.3%(15/18)。早期癌(NevinⅠ,Ⅱ期)10例(15.9%),中晚期癌(NevinⅢ~V期)53例(84.1%)。1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6例行胆囊癌根治术,4例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23例行姑息性手术,晚期(Ⅳ~Ⅴ期)病例中有13例行根治术和4例行扩大根治术,根治切除率为42.5%(17/40)。术后39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早期胆囊癌的1年生存率(83.3%)明显高于中晚期胆囊癌(27.3%)(83.3%郴27.3%,P〈0.05),晚期胆囊癌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年生存率(55.6%)明显高于只行姑息性手术者(55.6%郴11.8%,P〈0.05)(11.8%)。结论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B超和CT等结合可提高胆囊癌的诊断率。对有恶变倾向的胆囊结石患者,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积极的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改善中晚期病例的预后。 吴斌全 刘会春 崔培元 刘金新关键词:胆囊肿瘤 预后 肝静脉阻断技术在紧邻第二肝门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评估肝静脉主干血流控制在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实施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9例,B级2例,单独阻断肝右静脉6例,左中肝静脉共干3例,阻断肝右静脉+左中肝静脉共干1例,阻断肝右静脉+下腔静脉1例。结果 11例患者术中失血量在300~2000ml,住院天数13.5±2.1天,术中血管阻断时间29±10.1min。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1例,胆漏1例,腹水2例。11例患者随访时间2~18月,目前无患者死亡。结论熟练掌握和应用肝静脉主干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复杂肝脏肿瘤切除的安全性。 鲁正 吴华 吴斌全 吴维 谈燚 邱兆磊 崔培元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静脉 RKIP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2006-01/2009-06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胆囊癌患者50例,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存档组织蜡块.所有病例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Plus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与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RKI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vs0.8%,P<0.01).RKIP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结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RKIP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31.8%vs92.3%,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75.0%vs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vs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RKIP在胆囊癌中高表达可能提示其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谈燚 孟海萍 吴斌全 吴浩荣关键词:胆囊肿瘤 RAF激酶抑制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法 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术中应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崔培元 范恒伟 吴维 吴斌全 邱兆磊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Ki-67抗原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中FHIT阳性率明显低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47.1%vs66.7%,91.7%,P<0.01),而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82.4%vs20.0%,0,P<0.01).FHIT表达缺失不仅与胆囊癌的高分级(18.8%vs56.5%,66.7%,P=0.02)、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3.3%vs66.7%,P=0.019)明显相关,而且与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关系密切(31.2%vs77.8%,P=0.041).Ki-67表达与胆囊癌的高分级(58.3%vs87.0%,93.8%,P=0.039)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3.3%vs66.7%,P=0.037)明显相关.FHIT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285,P=0.043).结论:FHIT基因是胆囊癌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FHIT和Ki-67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演化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FHIT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评估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刘会春 吴斌全关键词:胆囊肿瘤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KI-67抗原 腹腔镜肝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肝癌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转移性腺癌、鳞癌各1例,差分化腺癌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脏病灶占位直径1.5~10.0cm。结果 15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例行手助腹腔镜探查游离后开腹切除,1例腹腔镜游离肝脏后小切口进腹肝切除。其中右肝段或局部切除术10例,左肝外叶切除术8例。手术时间115—400min,术中出血量(527.5±325.4)ml。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0±3.7)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刘会春 吴斌全 金浩 周磊 鲁正 谈燚 鲁贻民关键词:肝切除术 腹腔镜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