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娱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锈病
  • 2篇叶锈病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小麦叶
  • 2篇小麦叶锈
  • 2篇小麦叶锈病
  • 2篇慢锈性
  • 2篇抗叶锈基因
  • 2篇STS标记
  • 1篇品系
  • 1篇小麦抗叶锈基...
  • 1篇小麦品系
  • 1篇小麦品种(系...
  • 1篇苗期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基因鉴定
  • 1篇分子定位
  • 1篇SSR标记

机构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吴娱
  • 2篇刘大群
  • 2篇李在峰
  • 1篇王翠芬
  • 1篇李星
  • 1篇周悦
  • 1篇周会欣
  • 1篇李勇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56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对5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接种推导其中所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同时连续2年对供试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抗叶锈鉴定。通过苗期基因推导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检测,结果表明,在36个小麦品种中共鉴定出Lr26、Lr34、Lr1、Lr2a、Lr11、Lr20、Lr30、Lr33和Lr44等9个抗叶锈基因,其中28个品种含有Lr26,Lr1和Lr20分别存在于6个品种中,4个品种含有Lr30,Lr11和Lr44各存在于2个品种中,Lr2a、Lr33和Lr34各自在1个品种中出现。经过2年的田间抗叶锈鉴定共筛选出46个慢锈品种。筛选到的这些苗期和成株抗病品种均可用于小麦持久抗叶锈品种的培育。
吴娱王翠芬李勇周会欣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基因鉴定慢锈性
中国56个小麦品系抗叶锈鉴定及绵阳351-15中抗叶锈基因的分子定位
小麦叶锈病,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因其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而在世界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世界小麦的稳产高产,也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该病害在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5%~1...
吴娱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叶锈基因慢锈性STS标记
文献传递
两个中国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确定来自四川的两个小麦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为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苗期用15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接种小麦品种绵阳351-15、SW8588和30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推导2个材料中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同时以小麦抗叶锈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分别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进行抗叶锈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和STS标记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SW8588中含有未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绵阳351-15中可能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F1和F2代群体,2个F2代群体抗感单株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表明2个亲本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均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经过分子标记分析,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发现该抗叶锈基因与位于5DL的SSR标记barc144和wmc765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8.9和20.8 cM,并同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确定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由抗叶锈基因Lr1提供;经分子标记检测SW8588中含有1对显性的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SW85,该基因位于5DL染色体上与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该抗叶锈基因可能是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结论】通过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等手段,确定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小麦材料SW8588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SW85,该基因可能为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
周悦吴娱李星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基因定位SSR标记STS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