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和顺

作品数:2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大肠
  • 5篇肠癌
  • 4篇内镜
  • 4篇结肠
  • 4篇大肠癌
  • 3篇蛋白
  • 3篇上消化道
  • 3篇上消化道出血
  • 3篇切除
  • 3篇黏膜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出血
  • 3篇耐药
  • 3篇结肠镜
  • 3篇化道
  • 3篇肠镜
  • 2篇血清
  • 2篇血清CA19...
  • 2篇抑癌
  • 2篇抑癌基因

机构

  • 23篇汕头市第二人...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汕头市第四人...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3篇吴和顺
  • 6篇施广石
  • 5篇李文芳
  • 3篇李扬
  • 3篇郑则钦
  • 3篇蔡伟
  • 2篇余文辉
  • 2篇张敬成
  • 2篇李冬虹
  • 2篇郑会丰
  • 2篇郑婉君
  • 2篇刘南华
  • 1篇周大桥
  • 1篇林丽琴
  • 1篇李康生
  • 1篇陈键林
  • 1篇周小梅
  • 1篇郑晓人
  • 1篇张远婵
  • 1篇王鹏浩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4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移植、益生菌分别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移植、益生菌分别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抽签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8例和C组40例,A组采用甲硝唑+美沙拉嗪;B组采用益生菌+美沙拉嗪;C组采用肠道菌群移植+美沙拉嗪,三组均治疗6周,对比治疗前后Mayo内镜积分、临床疗效、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Mayo内镜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Mayo内镜积分低于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B组(P<0.05);三组治疗后IL-6、TNF-α、CRP、ESR及L/M值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各项指数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移植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临床价值较高。
马佩炯钟锦海蔡伟李文芳吴和顺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
Dieulafoy病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治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 5 2 6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经急诊胃镜诊断Dieulafoy病 8例 ,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均出血凶猛 ,有 2例为血管侧壁破裂 ,6例为血管横断破裂。经外科手术治疗后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Dieulafoy病是黏膜下血管畸形病灶 ,易受各种病因损害造成破裂出血 ,内科治疗或内镜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效果 ,外科切除最为彻底 。
吴和顺张映瑜施广石
关键词: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11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对早期胃癌的治愈率 ,减轻患者外科手术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11例患者根据病变的形态及部位的不同 ,病变呈隆起的 ,单纯用息肉切除法进行 ,对于扁平隆起型、凹陷型的 ,则需用黏膜切除法进行。结果  1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 ,EMR术后全部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证明均未浸润肌层 ,术后定期随访 1~ 3 6个月 ,未发现复发 ,无并发症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早期胃癌行黏膜切除术 ,既经济又减轻患者外科手术的痛苦 。
吴和顺李文芳施广石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早期胃癌随访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癌胚抗原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相关抗原199(canceranligen199,CAJ99)和癌胚抗原(CEA)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0~3个月血清CA199和CEA值,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清CA199和CEA在大肠癌根治术或姑息术术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实行根治术的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而实行姑息术的表达率下降不明显(P〉0.05)。(2)血清CA199和CEA在大肠癌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术后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乳突状腺癌下降不明显(P〉0.05);管状腺癌术后的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乳突状腺癌术后的表达率下降不明显(P〉0.05),黏液腺癌术后仅CEA表达率有明显下降(P〈0.05)。(3)血清CA199和CEA在A期、B期大肠癌术后的表达水平和表达率均明显下降(P〈0.05),CA199在C期、D期术后表达水平和表达率的变化不同步,而CEA的变化则趋于一致;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CA199和CE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表达水平随分期进展而上升,但表达率递增并不明显(P〉0.05)。(4)大肠癌术前CA199与CEA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A199单项(P〈0.05),与CEA单项比较,虽敏感度有所上升,但幅度不明显(P〉0.05);大肠癌术后CA199和CEA联检的敏感度与单项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好这些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判断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和预测首程化疗疗效,为判断预后、及早发现术后复发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李扬林章礼郑衍平吴和顺张敬成施广石
关键词:肠肿瘤CA-19-9抗原癌胚抗原肿瘤标记
CEA、CA199水平变化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前后的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对其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含量变化及手术切除对其的影响。结果:胃癌术前CEA、CA199均高于非肿瘤对照组(P<0.01),行胃癌根治术后CEA、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姑息手术前后CEA、CA199变化不大(P>0.05)。结论:血清CEA、CA199的表达与肿瘤的存在与否相关,且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过程密切相关。观察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含量及其变化,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和顺曾昭孟李扬翁少涛
关键词:糖链抗原199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5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与高频电凝发生器,在内镜直视下摘除息肉。结果512例经肠镜明确诊断、直径<2.0cm的大肠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全部病例仅有5例并发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电凝止血而痊愈,1例并发迟发性穿孔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17%,随访6个月~1年大肠息肉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吴和顺陈键林马佩炯李文芳邹细岩施广石
关键词:大肠息肉结肠镜高频电凝切术
心肌肌钙蛋白T在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长期变化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关系及评价cTnT持续升高对DCM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998~ 2 0 0 0年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DCM的5 6例患者进行多次cTnT浓度测定。结果  30例患者随访期间cTnT <0 0 2ng/ml (A组 ) ,其余 2 6例患者cTnT的起始浓度≥ 0 0 2ng/ml,其中 10例患者随访期间降至cTnT <0 0 2ng/ml (B组 ) ,另 16例患者 (C组 )即使按充血性心衰(CHF)常规处理 ,血清cTnT浓度还是持续升高。治疗前 3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内径 (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治疗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DCM患者血清cTnT持续升高提示存在进行性亚临床心肌细胞变性及预后不良。
孙振亚余文辉李康生李冬虹吴和顺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T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预后ELISA
结肠黑变病23例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的病因、发病机制、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对本院10余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完整的23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对72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结肠镜的检查中,检出MC23例,检出率0.32%。结论MC与服用泻药有关,尤其与蒽醌类泻药有关[1~2],且MC常伴发结肠息肉,对便秘病人尽量不用蒽醌类泻药,一旦发现MC,应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邹细岩吴和顺李文芳施广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结肠镜病理检查
大肠息肉早期癌变内镜治疗的临床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内镜治疗大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期间经内镜确诊的大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大肠息肉早期癌变中,内镜治疗34例,外科手术治疗30例(包括1例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内镜治疗组癌灶完全切除率为97.1%,无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组有1例病理证实癌组织浸润达黏膜下深层。无远处转移。内镜治疗组经3个月-5年的随访,2例死于心脑等疾病外,无一例肿瘤复发。比较两组黏膜和黏膜下层早期癌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和5年生存率,内镜治疗组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组相似(P〉0.05)。结论大肠息肉早期癌变,特别是黏膜层早期癌变,内镜治疗的疗效和随访结果与手术治疗相似,而且内镜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患者易接受,恢复较快,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吴和顺邹细岩翁少涛王鹏浩郑则钦
关键词:大肠息肉早期癌变内镜治疗
2型糖尿病对Hp根除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DM)对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将活体组织检查Hp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80例为 2型DM患者 (DM组 ) ,80例为胃肠病门诊确诊的非DM消化不良的患者 (对照组 )。按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 (1g ,2次 /d)、克拉霉素 (0 5 g ,2次 /d)和奥美拉唑 (2 0mg,2次 /d)三联用药治疗 10d。抗Hp治疗 6周后 ,通过胃镜取胃体、胃窦部的活体组织进行复查 ,没有再发现Hp感染者为治愈。结果 DM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 5 0 %与 85 %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Hp感染的 2型DM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2型DM患者Hp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能是因DM患者胃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产生二重感染 。
余文辉周大桥周小梅李冬虹林章礼吴和顺
关键词:DM根除率2型糖尿病HP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