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金文

作品数:212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专利
  • 7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一般工业技术
  • 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7篇电气工程
  • 22篇冶金工程
  • 16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8篇合金
  • 30篇金属
  • 25篇氮化
  • 24篇粉末
  • 23篇永磁
  • 22篇粉体
  • 21篇纳米
  • 20篇稀土
  • 20篇SUB
  • 17篇金属陶瓷
  • 14篇陶瓷
  • 14篇SMFEN
  • 13篇氮化钛
  • 13篇硬质
  • 13篇碳热还原
  • 13篇凝固
  • 13篇热还原
  • 12篇硬质合金
  • 12篇力学性能
  • 10篇连续化

机构

  • 212篇四川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成都工具研究...
  • 2篇东方汽轮机有...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新乡学院
  • 1篇自贡硬质合金...
  • 1篇伍斯特理工学...
  • 1篇四川航天川南...

作者

  • 212篇叶金文
  • 197篇刘颖
  • 64篇涂铭旌
  • 27篇高升吉
  • 14篇姜中涛
  • 12篇朱国丽
  • 11篇安旭光
  • 10篇邓莉
  • 9篇李军
  • 8篇王杰
  • 8篇唐正华
  • 8篇朱瑞杰
  • 8篇李梦
  • 7篇李芳
  • 7篇马世卿
  • 7篇连利仙
  • 7篇李小磊
  • 7篇李荀
  • 6篇王广瑞
  • 6篇张晓燕

传媒

  • 20篇功能材料
  • 15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粉末冶金技术
  • 3篇2008年粉...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工具技术
  • 2篇塑料工业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硬质合金
  • 2篇磁性材料及器...
  • 2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工业催化
  • 1篇铸造技术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计算物理

年份

  • 8篇2023
  • 1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22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C,N)基金属陶瓷抗弯强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抗弯强度的方法。采用改变粘结相成分、进行低压烧结及快冷处理来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试验发现,粘结相成分对材料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提高Ni/Ni+Co的比例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对其它性能的综合影响;低压烧结和快冷处理都可以有效的提高Ti(C,N)基金属陶陶的抗弯强度。
望军刘颖叶金文涂铭旌
关键词:TI(C,N)基金属陶瓷抗弯强度
含晶粒生长抑制剂的纳米晶碳氮化钛粉末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晶粒生长抑制剂的纳米晶碳氮化钛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氮化钛粉末以含钛基料、碳质还原剂和含钒铵盐为制备原料,其制备方法是,将按比例配备好的原料置入球磨设备球磨混合制得前驱体粉末,或溶于去离子水/蒸馏水中,制得...
刘颖叶金文邓莉涂铭旌
文献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的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05年
为了优化合金成分以提高纳米复相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Nd,Co,Zr和B的4因素6水平U18(64)实验方案,建立了合金成分与磁性之间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Nd-Fe-B 合金的成分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了单个元素对Nd-Fe-B合金磁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多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与合金磁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很小, Br的相对误差在1.66%以内, (BH)m的相对误差在1.94%以内,Hcj的相对误差在7.7%以内.
连利仙刘颖叶金文高升吉涂铭旌
关键词:均匀设计磁性
Ti粉活化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粉末的影响
2022年
以TiO_(2)、碳黑为原料,抛尾Ti粉为活化剂,结合TG/DSC、XRD分析手段,研究抛尾Ti粉活化碳热还原氮化制备Ti(C,N)粉末的动力学和物相演变。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方法计算未添加和添加抛尾Ti粉体系中Ti_(3)O_(5)转变为Ti(C,N)的活化能,分别为(5053.34±683.64)kJ/mol和(4485.46±687.33)kJ/mol,发现抛尾Ti粉可有效降低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活化能;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物相演变研究表明,800℃下Ti与TiO_(2)反应直接生成Ti_(4)O_(7),越过了传统未添加钛粉体系中的Ti_(n)O_(2n−1)(n>4)系列中间相转变过程,1400℃保温0.5 h即可得单相Ti(C,N)。在1750℃保温4 h成功制备了w(O)为0.34%、w(游离C)为0.33%,粒径1~2μm的高品质Ti(C,N)粉末。
谢军龙李开华叶金文
关键词:碳热还原氮化TI(C,N)活化能
HDDR法制备Sm2Fe17Nx磁体的矫顽力研究
本文通过XRD,SEM,AFM等分析手段对HDDR过程中合金的结构、相组成及其相变演化以及球磨后磁粉表面状况对矫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HDDR过程中,再化合温度小于800℃时由于TbCu7结构的Sm10Fe90...
叶金文刘颖李芳高升吉涂铭旌
关键词:稀土永磁SMFENHDDR法氢化
文献传递
铜碲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
本发明所述铜碲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1)按照铜碲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出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所述铜碲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Te、Cu<Sub>2</Sub>Te、Cu<Sub>13</Sub...
刘颖叶金文邱彧冲
文献传递
亚氧化钛粉体的旋转式动态连续制备方法
亚氧化钛粉体的旋转式动态连续制备方法,所述亚氧化钛粉体为TiO粉体、Ti<Sub>3</Sub>O<Sub>5</Sub>粉体、Ti<Sub>4</Sub>O<Sub>7</Sub>粉体、Ti<Sub>5</Sub>O<...
叶金文刘颖李小磊
文献传递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SmFeN永磁材料工艺-磁性能关系预测
2013年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设计了4因素16水平的HDDR工艺条件优化实验方案,建立了工艺参数与磁性能之间的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结合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各工艺参数以及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数学模型预测磁性能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剩磁Br的相对误差在2.85%以内,最大磁能积(BH)m的相对误差的在4.60%以内,内禀矫顽力Hcj的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为6.0%,建立的数学模型有较好的可靠性。采用预测的HI)DR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了氮含量高、相组成单-的Sm2Fe17Nx稀土永磁材料,其粘结磁体的磁性能为:Br=0.562T,Hcj-1214kA/m,(BH)m-56kJ/m3和预测值吻合很好。
叶金文刘颖朱运锋
关键词:稀土永磁SMFEN神经网络
开放体系下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W、Mo、V)CN固溶体粉末的研究
2012年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出了(Ti、W、Mo、V)CN固溶体粉末。结合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过程中的物相以及显微形貌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W、Mo、V)CN合成过程中物相演变遵循以下顺序:TiO2(anatase)→TiO2(rutile)→Ti4O7→Ti3O5→Ti(N、O)→(Ti、Mo…)N→(Ti、W、Mo、V)CN,1700℃可合成相组成单一、游离碳和氧分别为0.11%、0.28%的(Ti、W、Mo、V)CN固溶体粉。
朱运锋叶金文刘颖俞海军
关键词:碳热还原氮化
不同溶剂条件下的液相还原制备纳米碲粉被引量:3
2014年
在常温常压下,将单质碲溶于酸溶液中,通过水合肼液相还原制备了纳米碲粉,利用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溶液体系及分散剂对碲粉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析了 Cl-在碲晶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硝酸溶液体系中,水合肼还原制备的碲呈纳米颗粒状,晶粒尺寸约20~50 nm;在 Cl-存在的混酸体系中,由于 Cl-具有配位作用和缓释剂作用,使碲晶粒长大呈纳米棒状或棱柱型,尺寸长约5~10μm,宽约300~500 nm,高浓度的 Cl-能使碲形核点增多,得到晶粒更均匀细小的纳米棒,尺寸长约200~300 nm,宽约10~20 nm;而在 Cl-体系中添加分散剂 PVP 时,碲晶粒形态较单一均匀,呈纳米棒状,晶粒尺寸长约0.5~3μm,直径约20~50 nm.
苟军军叶金文刘颖何功明
关键词:水合肼配离子盐酸缓释剂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