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曼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靶向
  • 2篇成像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顶针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宣教
  • 1篇血栓
  • 1篇压力传感器
  • 1篇易损斑块
  • 1篇荧光
  • 1篇语音
  • 1篇语音播报
  • 1篇智能调节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8篇叶曼
  • 2篇郭大静
  • 1篇周君
  • 1篇张美芳
  • 1篇罗莎
  • 1篇蔡忠香
  • 1篇罗建飞
  • 1篇谢传淼
  • 1篇刘思洋
  • 1篇谢菲
  • 1篇周志春
  • 1篇徐杰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联勤军事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效果的评价效果。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64例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未进行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24例)和观察组(进行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40例)。观察两组患儿鼻孔高度、宽度、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偏曲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非对称率、鼻尖偏离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鼻孔高度、宽度、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偏曲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非对称率及鼻尖偏离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思洋叶曼罗莎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鼻整形
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携全氟己烷纳米粒的MRI/荧光显像及对活化巨噬细胞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制备一种载相变材料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 PFH)和配体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DS)的靶向清道夫受体A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近红外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研究其对活化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和静电吸附法制备纳米粒(PFH-Fe/DiR-DS),检测该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研究其体外MRI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情况及其相变性能,分析纳米粒对活化巨噬细胞的靶向性和相变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制备的PFH-Fe/DiR-DS纳米粒的最终尺寸为269~303 nm,分散性好,具有壳核结构,表面呈光滑的三维球形。纳米粒具有良好的MRI和近红外荧光多模态成像能力,在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LIFU)的辐照下能够发生相变。纳米粒对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被巨噬细胞内吞后在LIFU的辐照下,能够通过声致相变效应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靶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多模态多功能PFH-Fe/DiR-DS纳米粒,在LIFU辐照下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应用MRI和近红外荧光分子显像技术监控评估斑块状况,有望能够对AS斑块进行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
叶曼王志刚谢传淼侯静馨
关键词:近红外荧光成像活化巨噬细胞
高度近视患者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重睑成形术的解剖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14例高度近视患者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行上睑皮肤切口,高度近视患者上睑部眼轮匝肌更为肥厚,眶隔脂肪较深,眼轮匝肌去除较普通患者更多,去除部分深部眶隔脂肪,皮肤与睑板上缘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血肿、不对称等并发症,均对重睑外形满意。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重睑成形术,其上睑皮肤薄而松弛,眼轮匝肌肥厚,眶隔脂肪位置较深,注意这些解剖特点并仔细操作,可取得良好术后效果。
朱梦杉叶曼周志春尹雪
关键词:高度近视重睑成形术并发症
多模态纳米粒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SR-A的体外研究
2020年
目的制备一种载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DS)的靶向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tor A,SR-A)的磁共振/光声双模态分子探针,研究其体外多模态成像及靶向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和静电吸附法制备纳米粒[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Fe3O4-DS,检测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研究其体外磁共振成像和光声成像情况,评估分子探针对活化巨噬细胞的靶向性。结果制备的PLGA-Fe3O4-DS纳米粒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63.93±21.38)nm,表面电位为(-20.63±2.61)mV,DS的连接率为90.06%。纳米粒对磁共振成像具有很好的负性增强作用,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光声信号也逐渐增强。纳米粒与活化的巨噬细胞共孵育后,与非靶向组(PLGA-Fe3O4)相比,PLGA-Fe3O4-DS纳米粒大量聚集在细胞核周围。结论本研究制备的PLGA-Fe3O4-DS纳米粒具备良好的磁共振成像和光声成像能力,对SR-A有较高的亲和力,有望在分子水平分析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叶曼钟毅欣汪星月郭大静郭大静
关键词:硫酸葡聚糖清道夫受体A光声成像动脉粥样硬化
病房语音播报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2023年
目的:将病房语音播报应用于晨间护理中,优化传统晨间护理模式,强化宣教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将晨间护理内容制作成音频,运用病房呼叫系统中宣教广播的功能,在每天晨间护理时播放。结果传统的晨间护理模式被打破,由以往的护理人员全权负责优化为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模式,晨间护理质量大大提升,并得到病人和家属、医生和护士的认可和推崇,顺利在全院得到推广。结论病房语音播报应用在晨间护理中,有利于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晨间护理,提高了晨间护理的整体效果,促进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实现了全新的晨间护理模式。
谢菲朱敏叶曼
关键词:晨间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效率
血栓靶向相变纳米粒穿透深度与其溶栓效果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相变型纳米粒靶向动脉血栓穿透深度及其与体外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制备一种靶向纤维蛋白的PLGA-PFH-CREKA纳米粒,验证其理化特性。采集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血制作动脉血栓模型,分别加入荧光标记的PLGA-PFH-CREKA纳米粒(兔靶向PT组)、PLGA-PFH纳米粒(兔非靶向PT组)、PLGACREKA纳米粒(NPT组),应用1 W/cm2的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记录辐照前后血栓质量,计算溶栓率;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的血凝块切片,测量穿透深度。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栓穿透深度与溶栓率的相关性。建立SD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大鼠靶向PT组和大鼠非靶向PT组,评价其体内靶向能力。结果制备的靶向纤维蛋白的PLGAPFH-CREKA纳米粒平均粒径(297.8±11.82)nm,表面平均电位(1.44±0.22)mV,结构呈均匀球体,分散性好。体外溶栓实验显示,兔靶向PT组、兔非靶向PT组、NPT组对血栓的穿透深度分别为(293.01±24.61)μm、(114.52±23.85)μm、(116.78±28.0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187,P<0.001);兔靶向PT组与兔非靶向PT组和NP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NPT组与兔非靶向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兔靶向PT组、兔非靶向PT组及NPT组靶向溶栓率分别为(60.67±4.37)%、(45.83±6.88)%、(18.67±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508,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兔靶向PT组对血栓穿透深度与溶栓率呈正相关(R^(2)=0.818,P<0.05)。体内靶向能力实验显示,大鼠靶向PT组对血栓的靶向性较大鼠非靶向PT组更好。结论成功制备了靶向纤维蛋白的PLGAPFH-CREKA纳米粒,其对血栓纤维蛋白有良好的靶向性,溶栓效果较好,对血栓穿透性佳,且相变所致溶栓率与血栓穿透深度呈正相关。
钟毅欣叶曼徐杰张文丽胡柳方霓郭大静
关键词:靶向动脉血栓
武汉市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5—7月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武汉市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63名社区护士在过去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2.6%,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攻击、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其中,50.9%的发生在白班;63.6%的施暴者为患者家属;发生暴力事件后护士感到委屈(76.1%)、感到气愤(59.2%)和工作热情下降(49.8%);81.8%的护士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43.6%的护士认为医院处理得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和职称是影响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需从政府、社区医院、护士个人3方面共同行动,针对社区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特征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降低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蔡忠香张美芳查方叶曼钟典刘小玲
关键词:护士工作场所暴力
一种一次成型智能调节的切割吻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成型自动成钉智能钉合系统调节的切割吻合器,包括手柄、加长连杆、切割吻合固定装置及智能钉合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柔性材料制作构成的切割吻合固定装置、切割吻合活动杆,红外显影预设吻合形态,操作...
罗建飞屈兵彭志洋李盛波叶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