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学忠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6例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左半肝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20例,肝断面取石并左肝管与胆总管会师取尽结石,矫治胆道狭窄,对合并右肝管结石者加用胆肠吻合术,术后带T管口服中药2~3周,并观察疗效。结果 1例高龄患者因胆总管十二指肠舌状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而死亡,25例痊愈出院,T管拔除前造影均未见残余结石;随访25例,随访时间8月~10年,18例症状完全消失,6例有轻度胆管炎症状,需经常服用消炎利胆药物;1例术后5年胆管结石复发,加作Roux-Y胆肠吻合术后症状消失。总优良率达96%。结论左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远期疗效满意。
- 金东华杨勇叶学忠贾锋周明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
- 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对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为脾破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时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组43例,手术组40例.结果 两组患者经系统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手术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非手术组为14~25d,平均18d,手术组为16~30d,平均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病例对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行非手术治疗具有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叶学忠贾锋周明
-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 血管内皮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2009年
- ①目的探讨VEGF的蛋白表达与不同分期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在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②方法45例肝细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VEGF的表达和MVD值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VEGF的表达在有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VEGF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④结论HCC中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有关。
- 叶学忠杨勇
-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 环氧合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2007年
- 张茂林叶学忠
- 关键词:肿瘤环氧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NF-κBp65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探讨NF-κBp65的蛋白表达与HCC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初步阐述NF-κBp65在HCC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方法选用45例肝细胞癌组织和32例癌旁肝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NF-κBp65的表达和MVD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p65在HCC中的表达及MVD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结论NF-κBp65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CC中NF-κBp65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有关。
- 金东华叶学忠
- 关键词:肝细胞癌核转录因子-KB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 胃癌患者胃液CEA的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胃液CE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10例健康人、89例胃癌瘤患者的血清CEA和胃液CEA,并比较其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CE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液、血清浓度比较,晚期胃癌胃液CEA明显高于进展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与进展期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术前胃液CEA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术前水平较高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与血清CEA测定相比,胃液CEA定量检测是诊断胃癌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对胃癌的诊断、预后、复发和病程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 金东华杨勇叶学忠贾锋张进
- 关键词:胃癌胃液CEA血清CEA
- NF-κBp65、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NF-κBp65、VEGF的蛋白表达与HCC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及相关性,阐述二者在HCC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45例HCC组织和32例癌旁肝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其NF-κBp65、VEGF的表达和计数MVD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组织中NF-κBp65、VEGF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F-κBp65、VEGF的表达在有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NF-κBp65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P<0.05).结论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有关;HCC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与VEGF存在相关性,它们之间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存在调节关系.
- 叶学忠杨勇
- 关键词:肝细胞癌核转录因子-ΚB微血管密度
- 梗阻性黄疸肝储备功能的评价
- 2006年
- 叶学忠房淑彬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肝储备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胆管梗阻机械性梗阻毛细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