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方区域的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好发于身体衰弱的高龄老年人群,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大5~6岁。女性多于男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跌倒和骨质疏松。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90年全世界髋部骨折约170万例,2050年达到630万例/年,老年粗隆间骨折发生在发病率占髋部骨折的45.26%,占所有骨折的3%~4%。老年粗隆间骨折多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内科疾病且年龄较大,各脏器功能代偿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手术风险较高,尤其是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率高。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制动,不仅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还可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危机患者的生命。 安志军 吕松岑 史立强 王晓岩 孙毅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群 老年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基底 平均年龄 特殊复杂类型的断指再植94例体会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提高特殊复杂类型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恢复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血管、神经、肌腱移植以及血管多样化组合吻合的修复方式完成再植。结果本组94例128指中再植成功121指。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再植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结果为:优43指,占35.6%,良54指,占44.6%;可15指,占12.4%;差9指,占7.4%,总优良率达80%。结论特殊复杂类型断指再植经针对性手术方法,多数断指可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史立强 刘双会 张文远 安志军 胡向军关键词:断指 显微外科 再植 血管移植 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特点和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1998~2008年,笔者对2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Maisonnuve骨折4例,Dupuytren骨折18例,Bosworth骨折2例)作了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7.3岁(21~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骨折22例,内踝21例,后踝5例),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24例,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按Baird和Jack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91~100分)19例,可(81~90分)3例,差(0~80分)2例;平均84.5分(20~100分)。结论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优良结果的关键。 胡向军 刘双会 安志军 张文远 史立强 刘沂关键词:韧带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特点和下胫腓韧带损伤处理。方法:1998年至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79例,女34例;年龄17~78岁,平均3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107例,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5年(6月~8年),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按Baird和Jack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91~100分)101例,可(81~90分)10例,差(0~80分)2例,平均85.5分(20~100分)。结论: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三角韧带深层损伤的修复,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优良结果的关键。 张文远 史立强 陈艳关键词:下胫腓联合 韧带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PFNA、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存在高比例的隐性失血,具有隐蔽性而易被临床忽视,可造成严重贫血,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 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老年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及42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类型、术前和术后血常规、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例平均失血总量为95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仅186mL,平均隐性失血则为765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9.61%和80.4%,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影响因素分析:高龄、不稳定的复杂骨折类型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和DHS为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均存在高比例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是围手术期出血主要原因。高龄、不稳定的复杂骨折类型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加强临床医生对隐性失血的认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严重的贫血。 安志军 史立强 王晓岩 孙毅 吕松岑关键词:老年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及多段骨折 被引量:8 2006年 安志军 黄新 刘沂 史立强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治疗 多段骨折 胫骨 有限切开复位 内固定物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部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在膝部骨折(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应用技术。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治疗膝部股骨远端(14例)和胫骨近端骨折(19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6-89岁,平均41.5岁。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4例,分别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开放骨折依据不同程度,采用Ⅰ期或早期外固定架制动或牵引,在确认无感染和软组织修复后行内固定3例。采用微创侵入钢板接骨技术治疗3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3~18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7例因骨缺损植骨,4例复位不良,1例在钢板端发生再骨折,5例取钉困难,3例有切口浅层感染,延长抗生素用药时间10~14d,均正常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方法评价,优27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LISS治疗膝部骨折是符合生物性固定原则的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使用时依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需采用不同的对策。 安志军 丁同生 胡向军 史立强 千建荣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 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 骨折 锁定钢板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2016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13例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计算其出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比较并分析年龄差别(≥75岁、<75岁)、性别、体重指数、有无合并基础疾病、骨折分型等情况下隐性失血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PFNA手术显性失血量为(220.3±31.6)mL,隐性失血量为(709.7±91.3)mL,总失血量为(930.0±92.5)mL。隐性失血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年龄差别、有无合并基础疾病、不同骨折类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8,P=0.024;t=2.936,P=0.016;t=3.011,P=0.015),而不同性别、BMI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P=0.921;t=0.891,P=0.405)。结论: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术后失血的主要因素。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不稳定骨折类型更易发生隐性失血,需充分预估,及早干预。 秦永超 史立强 刘双会 黄新 安志军 胡向军 张文远 赵彩英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患者 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295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82例)和手术治疗组(113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予以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45.9±4.7)岁,低于保守治疗组的(62.8±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C型骨折42例(31.7%),高于保守治疗组38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腕关节优良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24、48周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尺倾角、前臂旋前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12、24、48周前臂旋后、桡倾角及握持力大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千建荣 胡向军 安志军 张文远 史立强关键词:桡骨骨折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被引量:15 2007年 安志军 丁同生 史立强 胡向军关键词:髋部 骨折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