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欣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测定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功能和结构的评价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行振荡电位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共收集2002-03/2005-08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术前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其子波的波幅、潜伏期资料,并与其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以20例(20眼)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参加实验77例患者(77只眼),中途脱落2例,1例至外地就诊,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75例患者(75只眼),正常受试者20人(20只眼)。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3的波幅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振荡电位2波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振荡电位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相邻组别中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振荡电位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以上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⑥振荡电位1~3的潜伏期变化在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⑦振荡电位4的潜伏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组和增殖期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2~3波幅的测定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各子波潜伏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的意义不大。
- 王润洁许岚卜瑞芳包欣史惠琴
-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电描记术
- 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eriapillary subretinal hemrrhage,PPSRH)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27眼)PPSRH患者的眼部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平均年龄为30.32岁。2例为双眼。中度以下近视25只眼,远视2只眼。眼底检查仅PPSRH改变的3只眼,PPSRH伴视盘火焰状出血18只眼,除PPSRH和视盘表面出血外,伴少量玻璃体出血6只眼。FFA显示PPSRH为边界清晰的深层遮蔽荧光,其表面的视网膜血管走行及充盈未见异常。17只眼在FFA的后期视盘呈不规则的荧光着色。结论根据眼部表现和FFA改变,推测PPSRH与埋藏型视盘玻璃疣和近视眼有关。
- 傅东红包欣
- 关键词:视盘玻璃疣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显微镜下分离清除角膜病变组织 ,取健康角膜缘含干细胞组织 ,移植于相当原角膜缘部。有睑粘连、睑球粘连、结膜囊畸形者 ,同时行粘连分离及结膜囊成形术。结果 以 1年以上随访资料完整者 16例 18眼 ,获得了较好的角膜上皮再生复盖 ,睑球粘连解除或明显减轻 ,溃疡无一穿孔 ,胬肉无一复发。结论 角膜干细胞移植 ,能有效地恢复角膜上皮功能 ,可用于角膜热灼伤、酸硷烧伤、睑球粘连及大的或复发性胬肉等各种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的治疗。
- 王安悦傅东红浦丽娟包欣
- 关键词:角膜病干细胞移植
- 视网膜振荡电位与图形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比较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比较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1例。按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48例(96眼),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1例(82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2例(44眼)。健康体检者35例(70眼),为正常对照组。用眼底摄片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其子波波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在各组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患者111例和正常对照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眼底尚未发现异常时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和子波2已出现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分别为(186.86±43.15),(205.64±33.95)μV;子波2分别为(53.26±17.81),(61.89±19.38)μV,P<0.05],子波1,3则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振幅明显下降[子波1分别为(11.07±7.20),(5.84±4.60),(16.85±8.97)μV,子波3分别为(24.51±10.88),(13.26±7.87),(30.81±15.13)μV,P<0.05],子波4在各组振幅变化无明显差异。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18.72±9.00),(120.27±9.63),(112.45±6.99)ms,F=16.287,P=0.000]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振幅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89±2.46),(3.65±1.96),(9.52±4.11)ms,F=32.014,P=0.000]。并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更明显。�
- 傅东红许岚包欣史惠琴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膜电位诱发电位
- 应用视觉电生理对2型糖尿病并存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功能的评价
- 2006年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常与白内障同时存在,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的恢复主要取决于DR的程度.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5年8月对我院2型糖尿病伴白内障患术前行视觉电生理测定,并将其结果与术后眼底情况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术前客观评估患者有无DR及程度的可能性.
- 许岚卜瑞芳朱圣伟包欣刘国萍
- 关键词:白内障患者视觉电生理视网膜功能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电生理测定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全身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朱靖包欣
-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全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