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峰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全球化的几点思考
- 2013年
- 文化与法律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成文法典化、公法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特质,而儒家文化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固守、学习、迷信、融合等四个不同的演进阶段。面对全球化法律文化浪潮的冲击,当下我国应理性建构新的、顺应时代的、并具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色的新法律文化。
- 于语和刘顺峰
- 关键词:文化法律文化精神内核历史演进
- 全球化进程中“主体中国法学”的秩序建构——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法律文明智慧理性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全球化是一场关涉经济、法律、文化等诸领域的动态化、一体化进程。法学教育的盲目国际化、法学思维的西体中用是当下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客观样态,是一种"主题中国法学"的实践表达。中国传统文明中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法学智慧理性,其契合中国人世生活、服务中国人心;既有世俗意义上的规则之治,亦有超越意义的天道天理。当下若要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主体中国法学"秩序的历史重任,势必得自传统中国法学文明处汲取智慧,自法学教育处省思、自法学思维处重塑。惟有此,中国法学才有与全球化对话的可能,现代的中国法学才能为世界展现其传统的文明智慧。
- 刘顺峰
- 关键词:法律文明
-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探究——一种基于法律渊源视角的考察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法律渊源之视角,发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尤为密切。近代以前,不少国家的成文法典完全就是民间法的汇编;近代以后,虽然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群体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改进,但国家法中还是予以民间法一定的认可。民间法与国家法共生、共长于同质的文化土壤,二者有着共同的对于和谐秩序的价值诉求。因此,只有理性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立法、司法实践。
- 于语和刘顺峰
- 关键词:法律渊源民间法国家法文化土壤
-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习惯法——以甘肃东乡族为考察对象
- 2014年
-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藏着大量的习惯法。东乡族作为甘肃所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民间文学亦尤为丰富。神话、叙事诗、歌谣、谚语等是其民间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传统的东乡族习惯法。东乡族的民间文学与习惯法都来源于其历史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二者统一于东乡族场域之下的秩序理性之中。
- 刘顺峰
- 关键词:东乡族习惯法文化人类学
- 论民族法学研究中的局限及可能进路——以民族习惯法为分析对象被引量:3
- 2015年
- 当下中国民族习惯法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如论题选择的无命题化及参与观察方法的机械适用等。以西方法律人类学与历史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对中国民族习惯法研究中的固有局限性予以揭示,并提出未来中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可能进路。中国民族习惯法学研究中面临着理论与方法上的诸多挑战,虽然西方的法律人类学与历史法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经验样本,但中国民族习惯法的研究还是离不开对于中国场域实践的充分关注。
- 刘顺峰
- 关键词:民族习惯法法律人类学历史法学
- 从社会情境分析到扩展案例分析--格拉克曼法律人类学方法论思想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早期西方法律人类学有关案例分析法的描述与阐释具有明显的知识论缺陷。格拉克曼提倡的扩展案例分析法,克服了传统案例分析法的诸多缺陷。扩展案例分析法强调对案例做扩展情境分析,其渊源可追溯至格拉克曼早年提出的社会情境分析法。由社会情境分析转向扩展案例分析,意味着格拉克曼法律人类学方法论思想的逐步完善。晚年格拉克曼开始对扩展案例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进行反思。无论是创设社会情境分析法,还是将其发展为扩展案例分析法,格拉克曼都想去证明部落社会的法律文明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法律文明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
- 刘顺峰
-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方法论
- 甘肃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实证分析——以当代国家刑事立法进程为参照
- 2013年
- 甘肃东乡族刑事习惯法随着当代国家刑事立法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特征变迁。在国家刑事立法的萌芽期,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基本是保守的,极力排斥国家刑事法(政策);在国家刑事立法的起步期,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对于国家刑事法开始有所借鉴;在国家刑事立法的发展期,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对于国家刑事法内容的吸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在国家刑事立法的三个进程中实现了自"封闭与保守"渐至"契合与兼容"再至"开放与转型"的特征变迁。普法运动、经济、教育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促使其发生特征变迁的主要原因。当代国家刑事立法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考量。
- 于语和刘顺峰
- 关键词:实证分析
- 取法民间,自传统深处寻找法意——评于语和教授之《寻根——民间法絮言》
- 2014年
- 民间法一直是中国法律社会学与法律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下,中国有关民间法的学术研究在两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一是缺少自社会秩序格局的视角对民间法形成的基础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另一是缺少从法治国家的视角对其未来可能性秩序前景展开实证分析。于语和教授的《寻根——民间法絮言》跨越了法律社会学与法律人类学的界限,不仅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情境中阐释了民间法的生长、发展进程,亦对于国家法视域下的民间法的秩序前景予以了法理学意义上的实证分析。未来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必然是一种'取法民间'、自传统深处寻求法意从而建构中国式法治秩序图景的过程。
- 刘顺峰
- 关键词:民间法国家法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秩序
- 格拉克曼部落社会司法过程研究动因的历史考察
- 2016年
- 本文就格拉克曼为什么会从事部落社会司法过程研究的动因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认为,格拉克曼早年的生活与学术经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主义行径、非洲南部不断涌现出的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及法律人类学渐趋为一门成熟的知识体系是促使其展开部落社会司法过程研究的主要动因。然而,格拉克曼并未停留在从理论叙事到理论建构的层面,而是尝试着通过对部落社会司法过程的微观研究来勾勒并回答其所属时代的重大历史问题。
- 刘顺峰
- 关键词:司法过程法律人类学
- 理论、方法和问题意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知识贡献被引量:5
- 2017年
-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醒。未来中国法学应进一步从中国问题出发,注重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掘与运用,最终提高与国际学界对话的能力。
- 刘顺峰
-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中国法学知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