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生
-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犬脊髓压伤后灰、白质血流量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 1990年
- 脊髓重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进行性下降,并见广泛性出血、坏死,90%以上动物1月内毫无功能恢复;中轻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下降不显著,仅见中央灰质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果提示,脊髓压伤后周围灰质和白质缺血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 胡文辉刘英炳杨诗球刘连生鲁晓滨杨恒文陈世秀陈恒胜李向东徐有奇
-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流量脊髓诱发电位
- 大鼠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9
- 1995年
- 采用Allen's打击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和脊髓灰质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EA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SCBF的影响,探讨EAA在SCI中的作用。结果发现: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h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下降与第一次下降相差显著。伤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MDA明显加剧SCI后脊髓缺血。Glu、Asp伤后10min均明显升高,1~24h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h较2h略有回升;Glu在伤后10min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h、8h较2h略增加。EAA变化与SCBF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SCI后EA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
- 陈恒胜刘连生伍亚明廖维宏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血流量兴奋性氨基酸
- 纳洛酮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中枢传导功能的作用被引量:6
- 1993年
- 10只家兔用50克重量持续压迫致伤脊髓腹侧后,用纳洛酮连续4小时治疗。分别观察不同治疗时间的MEP和CSEP变化,结果表明纳洛酮对实验性脊髓腹侧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上行传导功能的恢复较下行明显。
- 刘连生陈恒胜张屹刘英炳
- 关键词:脊髓损伤纳洛酮诱发电位
- 大鼠脊髓损伤及继发损伤时脊髓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被引量:13
- 1995年
- 本文采用改良Allen’s法,分别以50g/cm和100g/cm打击大鼠T13~L1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分别观察伤后24小时内的SpEP和CMEP的变化,以了解不同程度损伤对SpEP和CMEP的影响及SpEP、CMEP的变化与脊髓继发性损伤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均可造成大鼠脊髓SpEP,CMEP的明显变化,尤以SpEP变化明显。损伤越重,电位改变越明显.②在脊髓损伤后1~24小时内,伤后10分钟SpEP,CMEP波幅却有明显降低,4~8小时进一步降低。两次降低有明显差异。SpEP峰潜伏时延长,以4~8小时显著。表明原发损伤后在受损部位存在继发性损伤,提示阻止继发损伤的时间应早于伤后4小时,并尽可能提前。
- 陈恒胜刘连生廖维宏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脊髓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 人体胸腰段脊髓诱发电位
- 刘连生鲁晓滨彭利安
- 关键词:胸椎脊髓松解术椎间盘突出肿瘤脊髓肿瘤
- APPLEⅡe微机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1989年
- 人体脊髓,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PEP、CSEP总称SEP),能够比较直接而客观地反映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的功能状态,并对神经系统损伤病变的程度和部位作出判断。目前国内有条件研究或初步应用的单位。
- 彭利安刘连生陈恒胜杨诗球谭正中李朴
- 关键词:微机应用体感诱发电位
- APPLEⅡe微机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系统硬件接口设计
- 1990年
- 人体脊髓、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PEP、CS-EP),能够比较直接而客观地反映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的功能状态,并对神经系统损伤病变的程度部位作出判断。目前国内有条件起步研究或初步应用的单位,多数是从国外引进设备。
- 彭利安刘连生陈恒胜谭正中杨诗球
- 关键词:微机神经系统硬件接口
- 大鼠脊髓原发及继发损伤脊髓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 1993年
- 本文采用改良Allen法,分别以50g/cm和100g/cm打击大鼠T13~L1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分别观察伤后24小时内的脊髓诱发电位(Sp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以了解不同程度损伤对SpEP和MEP的影响及SpEP、MEP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均可造成大鼠脊髓SpEP、MEP的明显变化,尤以SpEP变化明显。损伤程度越重,电位变化越明显。②在脊髓损伤后1~24小时内.SpEP、MEP波幅降低,峰措伏时延长,以4~8小时电位变化最明显,表明原发损伤后在受损部位存在自身因索引起的继发性损伤,提示阻止继发损伤的时间应早于伤后4小时并尽可能提前。
- 陈恒胜刘连生廖维宏
-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继发损伤继发性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MEP
- 脊髓腹侧压伤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被引量:1
- 1992年
- 采用定性定量组化技术,观测15只家兔腰髓腹侧重度压伤(50g压迫1 min)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在伤后即刻和2h,SDH组化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值由0.34分别下降至0.33和0.31;ACP组化染色加深,平均吸光值由0.45分别升高至0.54和0.57;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提示,脊髓重度压伤后前角神经元的线粒体和溶酶体立即受到损害,且进行性加重,从而导致脊髓继发性病理改变。
- 李芳刘连生陈恒胜刘英炳
- 关键词:诱发电位SDHACP
- 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1990年
- 脊髓、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PEP、CSEP),能够比较直接而客观地反映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的功能状态,并对神经系统的损伤病变的程度和部位作出判断,目前国内有条件进行研究或开展某项临床应用的单位,多数是从国外引进设备,但因价格昂贵,一般用户不敢问津,为能适应国情,普及基层。
- 彭利安刘连生陈恒胜杨诗球谭正中李朴刘英炳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