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甫庚

作品数:54 被引量:343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PET/C
  • 16篇PET/CT
  • 14篇脱氧
  • 14篇脱氧葡萄糖
  • 13篇显像
  • 12篇淋巴
  • 11篇发射型计算机
  • 9篇结节
  • 8篇肺结节
  • 7篇孤立性肺
  • 7篇孤立性肺结节
  • 7篇CT
  • 6篇影像
  • 6篇正电子
  • 6篇正电子发射
  • 6篇正电子发射断...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X线
  • 5篇断层显像

机构

  • 44篇北京医院
  • 9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2篇刘甫庚
  • 29篇姚稚明
  • 18篇屈婉莹
  • 16篇陈起航
  • 13篇潘纪戍
  • 12篇周诚
  • 11篇陈聪霞
  • 9篇李文婵
  • 6篇李旭
  • 6篇郭悦
  • 6篇刘秀芹
  • 5篇吴国庚
  • 4篇陈雯
  • 4篇于经瀛
  • 3篇张建飞
  • 3篇许贤豪
  • 3篇朱辉
  • 3篇韦嘉瑚
  • 3篇潘纪戌
  • 2篇张旻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国际放射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百姓生活
  • 1篇第四届全国核...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四届燕京肿...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腹部淋巴结结核^(18)F-FDG PET/CT显像1例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女,53岁,1周前体检时腹部增强CT,B超均发现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包绕胰头周围(4月前腹部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无不适主诉,体温正常,体重无改变,现未经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行体部18F-FDG PET/CT检查.
贺海荣张旻刘甫庚姚稚明屈婉莹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18F-FDG PET对有FDG摄取的肺实性结节诊断价值初探
李文婵姚稚明刘甫庚刘秀芹
关键词:肺结节标准摄取值脱氧葡萄糖PET/CT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被引量:88
2001年
目的 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在CT ,特别是增强CT扫描时的表现。方法 对 1 7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 (或 )临床抗结核治愈证实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了影像学分析 ,其中男 1 0例 ,女 7例 ,年龄 1 6~ 74岁 ,平均 45 9岁 ;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 ,6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 胸部平片仅发现右上纵隔肿块和 (或 )右肺门肿块者 6例 ,CT则在 1 7例中共发现 3 7个纵隔和(或 )肺门肿大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位于 2R和 (或 ) 4R者共 2 2个 (59 4% ) ,平扫时淋巴结内呈不均匀低密度者 3 0个 (81 1 % ) ,6例 1 6个淋巴结增强扫描均呈边缘环形强化 (1 0 0 0 % )。结论 CT ,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刘甫庚潘纪戍吴国庚陈起航于经瀛周诚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结核X线计算机影像学表现
Swyer-James综合征一例被引量:4
1999年
刘甫庚潘纪戍陈起航
关键词:CT血管造影
39例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 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了影像学分析,并与健康中老年人、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作对比分析.凡无胸腺区形态正常的软组织影、无胸腺区脂肪内边缘清楚的肿块(>3 cm)或结节(<3 cm)和边缘模糊的斑片影者视为不典型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 结果 31例(79.5%)呈不典型表现,全部表现为胸腺区脂肪内夹杂<5 mm的斑点和细索条影;与健康中老年人和青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35,P<0.05;χ2=9.584,P<0.01).其中1级7例, 2级14例, 3级8例, 4级2例,1~3级与健康中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8例(20.5%)呈典型表现, 包括胸腺区结节2例、胸腺软组织影2例和胸腺区边缘模糊的斑片致密影4例. 结论大多数中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样滤泡性胸腺增生的CT表现不典型,以男性多见,容易漏诊.
刘甫庚韦嘉瑚张骏潘纪戍于经瀛周诚陈起航许贤豪杜俊
关键词:胸腺增生重症肌无力
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形态学和代谢特点,计算SUVmax,以公式[(延迟显像SUVmax-早期显像SUVmax)/早期SUVmax×100%]计算△SUVmax。以SPSS11.5软件对数据分别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42.86%(15/35)ASPN呈典型的癌性肺结节表现(结节状FDG摄取增高),另有57.14%(20/35)ASPN FDG摄取呈片状、云雾状、肉眼无法辨认;结节状、云雾状、片状、肉眼无法辨认ASPN的SUVmax大小顺序递减,不同FDG摄取形态的ASPN早期和晚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96和24.758,P均〈0.001。(2)54.29%(19/35)ASPN SUVmax≥2.5,45.71%(16/35)ASPN SUVmax〈2.5。(3)68.57%(24/35)ASPN呈实性密度结节,31.43%(11/35)ASPN呈“磨玻璃”密度结节;早期SUVmax分别为4.54±2.69、1.30±0.87,t=-5.234,P〈0.001。(4)延迟显像ASPN的SUVmax为422±3.52,高于早期显像的3.49±2.72(t=-4021,P〈0.1301);延迟显像SUVmax是否增高与早期显像SUVmax的高低相关:94.74%(18/19)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仅56.25%(9/16)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P=0.013。(5)高分化ASPN SUVmax为1.70±1.51,低于中低分化ASPN的4.91±2.69,t=-3.951,P〈0.001,且△SUVmax〉0的比例(10/17)也低于中低分化ASPN(13/14),P=0.045。结论ASPNFDG摄取形态、代谢活性差异大,SUVmax〈2.5ASPN比例较高,△SUVmax对这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陈聪霞李文婵刘甫庚姚稚明屈婉莹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脱氧葡萄糖
骨髓摄取FDG弥漫增高征象在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弥漫增高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114例初诊DLBCL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计数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分析用t检验或Wilcoxon检验。结果根据骨髓摄取FDG类型分为骨髓正常组(51.8%)、单纯局灶组(10.5%)、单纯弥漫组(28.1%)、弥漫+局灶组(9.6%),诊断骨髓受累的比例分别为0%、100%、15.6%和100%,IV期的比例分别为33.9%、100%、59.4%、100%。单纯弥漫组患者比骨髓正常组更年轻(57±17岁vs 70±13岁)、血红蛋白(Haemoglobin,HGB)水平更低(108.1±23.8 g/dL vs 119.4±19.0 g/dL)、IV期和B症状发生频率更高(59.4%和46.9%vs 33.9%和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LBCL初诊患者中,骨髓摄取FDG弥漫增高患者比骨髓摄取FDG正常者更年轻,更容易发生骨髓受累、分为IV期,更容易出现贫血、B症状、LDH升高、IPI评分>2,这些提示其病情更重、预后可能更差。
李旭陈聪霞刘甫庚崔燕朱辉姚稚明
关键词:氟代脱氧葡萄糖骨髓受累
优化^(99)Tc^(m)-MDP骨显像检查中核医学技师辐射防护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99)Tc^(m)-MDP骨显像检查期间受检者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优化核医学技师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方法测量33例全身骨显像受检者注射^(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50例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身体不同部位(胸腹交界、骨盆、股骨中段和膝部)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4 h,距其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2 h的(59±11)%;距受检者1~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增加递次显著下降;注射^(99)Tc^(m)-MDP后4 h,距受检者3、5和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约为1 m处的(18±1)%、(7±1)%和(2±1)%,P值均<0.001。在距受检者体表0.1 m处测量,受检者身体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骨盆、胸腹交界、股骨中段和膝部,P值为<0.05。骨盆部位距体表0.1和0.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较体表处分别下降了(49±6)%和(63±6)%。结论骨显像检查技师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适当推迟骨显像检查,以待受检者体内的辐射剂量进一步下降;引导受检者时,在确认受检者得到足够照顾的前提下,技师应尽量拉开与受检者之间的距离;给骨扫描受检者摆体位时尽量远离其辐射剂量最高的躯干部。
张文杰刘秀芹刘甫庚李旭姚稚明
关键词:骨显像技师辐射防护
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118例病人于同时或 1个月内分别进行了胸部螺旋CT和电子束CT扫描 ;其中男 87例 ,女 3 1例 ;年龄在 2 2~ 9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 6.5岁。所有病例均在临床和影像上排除了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分别统计主动脉搏动伪影检出率及其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和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轴位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螺旋CT图像上检出 42 / 118例 ,检出率为 3 5 .5 % ;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仅检出 6/ 118例 ,检出率只有 5 .0 % ,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χ2 =3 2 .2 4,P <0 .0 0 5 )。主动脉搏动伪影的大小在前者为 3 .0~ 11.0mm (平均为 4.8± 2 .0mm ) ,而在后者为 2 .0~ 5 .0mm (平均为 2 .8± 0 .7mm ) ,两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在轴位螺旋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为 1~ 6层 (平均为 3 .44± 1.42层 ) ,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仅为 1~ 2层 (平均为 1.3 5± 0 .3 3层 ) ,二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
刘甫庚陈起航周诚姚玉清潘纪戍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螺旋CT电子束CT血管造影
气管旁囊肿的CT表现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总结50例胸部常规CT扫描中发现的气管旁含气囊肿,分析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以及临床症状及肺部CT表现。结果 50例气管旁含气囊肿均位于胸腔入口处的气管右侧,其中35例(70%)位于第1~2胸椎水平,47例(94%)位于气管的右后外侧,另有2例在左主支气管旁各还有一含气囊肿。CT均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的含气囊肿,囊内有不规则线状、索条状分隔(52%),平均大小为1cm×1cm×2cm,外缘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壁厚薄不一(84%)。薄层扫描中可见到囊肿和气管间的含气交通细管,三维重建图像可见到软组织密度的交通管道和在气管内壁上的开口。结论 位于胸腔入口处气管右外后侧和气管间有细管状交通的含气囊肿影是本病最可靠的CT征象。它的发生和慢性肺疾患密切相关。
吴国庚潘纪戍刘甫庚陈起航周诚
关键词:误诊肺部表现发病机理病理症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