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 作品数:30 被引量:2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北京昌平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网民已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19岁人群比例不断上升[1]。网络虽然可以加强学生的外界交流,拓展受教育的空间,但由于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过度上网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引发一些社会问题[2]。为了解辖区中学生网络使用及成瘾状况,
- 刘玉红崔永强黄艳丽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张崛
- 关键词:因特网
- 北京昌平区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及对学生午餐满意度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学生午餐满意度,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昌平区5所学校37个班级98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对学生午餐44.0%的家长表示非常关注,48.9%的家长表示比较关注;43.4%的学生经常给家长说自己午餐情况,家长对学生午餐满意的报告率仅为18.3%,学生告诉家长午餐好吃的报告率为26.0%;27.6%的家长认为学生午餐能保证学生营养需求;学校食堂是学生午餐人数最多(63.5%),也是家长最希望学生就餐(44.1%)的途径;家长回答学生从不剩饭仅31.8%,认为学生剩饭的原因主要是饭菜口味不好(40.6%)、偏食/挑食(25.8%)和饭量小(21.4%),有16.6%的父母对学生剩饭行为不批评/随便;57.7%的学生每天午餐费用5-10元,且52.3%的家长只能接受这样的餐费,73.6%的家长希望每天都能为学生提供牛奶/水果,多数家长希望学生的午餐有1道荤菜(60.3%)、1道素菜(49.8%)、1道半荤半素菜(77.8%);家长主要通过电视/广播(75.4%)、杂志/报纸/书籍(65.4%)等多途径获得营养相关知识,家长对所有营养膳食知识知晓率仅为11.2%;家长选择食物的考虑依次为营养(38.6%)、卫生(30.1%)和口味(20.6%);8.9%的家长平时给学生带零食,排前3位的零食是水果(64.3%)、牛奶和奶制品(60.9%)、饼干/点心/面包(49.9%)。结论家长营养膳食知识水平较低。应增加对中小学生午餐补助的范围和力度,以保证学生营养需求。
- 张崛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
- 关键词:健康教育饮食习惯
- 北京昌平区2009-2010学年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了解昌平区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学现状。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辖区71所中小学校教学环境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计算合格率并进行中小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比较。结果课桌椅分配符合率38.73%,小学高于中学(χ2=5.278,P<0.05),城镇高于乡村(χ2=6.157,P<0.05);玻地比合格率30.28%,乡村高于城镇(χ2=7.629,P<0.05);采光系数和后侧墙反射系数合格率分别为54.93%和35.21%,其城乡学校之间及中小学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灯桌间距合格率35.92%,小学高于中学(χ2=4.095,P<0.05),城镇高于乡村(χ2=4.243,P<0.05);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46.49%,其城乡学校之间及中小学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黑板反射系数合格率80.28%;室温、CO2含量、相对湿度、室内噪声合格率分别为71.83%、67.61%、46.48%和87.32%;16.67%的城镇中学女厕所蹲位不足,10.39%的乡村学校男小便池长度不够,9.09%的乡村学校厕所为旱厕或水旱兼有,便后洗手设施不足或无洗手设施。结论昌平区中小学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张崛郭红侠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
- 关键词:教学环境卫生学
-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选取昌平区43所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简称健促校)验收的小学教师,利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健促校验收统一问卷开展调查,得分大于或等于总分的80%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429人,总体健康素养水平89.0%,基本知识和理念88.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82.8%,健康技能82.5%,男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91.7%)高于女教师(88.4%)、本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90.2%)高于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80.0%)、接受过医学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健康素养水平(91.1%)高于未接受过医学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83.9%)、系统学习过健康教育理论的教师健康素养水平(91.6%)高于未系统学习过健康教育理论的教师(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历、是否接受过医学专业知识培训是教师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存在部分认知和行为的短板;应继续开展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学习,进一步提高在校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
- 黄艳丽郭红侠杨宝庆刘玉红刘晓培王金飞
- 关键词:小学教师
- 北京市昌平区1997-2005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郭红侠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 关键词:营养不良肥胖症贫血
- 北京市昌平区10所学校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昌平区10所全日制中学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包括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5种学校类型,每种学校类型选取2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昌平区中学生运动前无准备、步行违规,欺侮、被欺侮、自残报告率较高,分别为30.1%、36.2%、55.8%、36.6%、33.5%。初中生被欺侮和自我伤害的报告率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应尽早对中学生进行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 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 北京市昌平区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适合学生的伤害预防与控制方法,客观评价健康教育在学生伤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健康教育课为主、宣传为辅的干预策略,对在校小学生开展集体干预。干预结束后随机选取2所小学的958名学生进行伤害发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伤害发生率为53.0%,与干预前的62.2%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知识的了解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均有所减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小学生伤害的发生,其伤害预防效果显著。
- 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 北京市昌平区2013年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况调查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和评估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8所学校21个班781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计算饮食行为报告率并对相关行为进行性别及学段之间的比较。结果因不想吃(38.1%)等原因,仅59.3%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高学段学生不吃早餐现象更为突出,不吃或吃不饱早餐的学生在上午第3或第4节课时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早餐的学生(P<0.05)。因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等原因,分别仅有57.5%和66.2%的学生能吃饱午餐和晚餐,吃不饱午餐的学生在下午放学前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午餐的学生(P<0.05);分别有41.6%、53.0%和44.3%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餐、午餐和晚餐;22.2%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零食而13.3%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学生首先从口味(85.4%)其次才从卫生(82.2%)和营养(70.6%)选购零食;64.8%的学生有剩饭剩菜现象,不喜欢吃某种食物(36.0%)是剩饭剩菜主要原因;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四类膳食日进食量达标率分别仅为88.6%、86.7%、63.5%、82.6%,有62.4%和63.3%的学生蔬菜水果日进食量不足日推荐量的一半;61.3%的学生日饮水不足1 000ml,20.2%的学生每天喝饮料一次及以上,常喝的饮料76.7%为非牛奶或豆浆或鲜榨果/蔬汁类。结论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现阶段的总体饮食行为不容乐观,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 张崛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
- 关键词:饮食行为
-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现状及生活行为方式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及生活行为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性,为开展学生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昌平区8所小学1 260名学龄儿童,使用"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5.08%,其中农村(15.33%)高于城镇(1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男生(17.51%)显著高于女生(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7d内食西式快餐>3d(OR=2.66,95%CI:1.43~4.95)、进餐速度较快(OR=1.73,95%CI:1.23~2.42)、每天至少活动60 min<3d(OR=1.74,95%CI:1.20~2.51)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d(OR=1.49,95%CI:1.03~2.15)是学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且与常食西式快餐、进餐速度较快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应从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及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 芦丹郭红侠刘玉红张崛刘晓培王金飞
- 关键词:学龄儿童肥胖生活行为方式
- 2009—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监测结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09—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为制定学生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对昌平区2009—2010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昌平区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为(19.3±4.3)kg/m2、超重(8.9%)和肥胖(4.6%)检出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城镇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昌平区中小学学生超重和肥胖的预防从小学低年级就应开始,而干预的重点应为城镇学校高年级的男生。
- 张崛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
- 关键词:超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