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浩

作品数:4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质
  • 7篇地层
  • 7篇元古代
  • 6篇新元古代
  • 6篇北缘
  • 5篇岩石
  • 5篇锆石
  • 4篇岩石地层
  • 4篇石地
  • 4篇矿带
  • 4篇成矿
  • 4篇成矿带
  • 3篇地层区
  • 3篇地层区划
  • 3篇扬子北缘
  • 3篇扬子陆块
  • 3篇造山带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 3篇土壤

机构

  • 41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41篇刘浩
  • 23篇彭练红
  • 22篇徐大良
  • 21篇邓新
  • 15篇魏运许
  • 10篇张维峰
  • 6篇牛志军
  • 4篇杨文强
  • 4篇宋芳
  • 3篇王东
  • 2篇曾庆銮
  • 2篇赵小明
  • 1篇朱江
  • 1篇王令占
  • 1篇邱啸飞
  • 1篇彭三国
  • 1篇赵院冬
  • 1篇曾佐勋
  • 1篇王成刚
  • 1篇刘杰

传媒

  • 4篇华南地质与矿...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矿产与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城市地质
  • 2篇华南地质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华东地质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根据牡丹江市资源环境特征,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灾害4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各要素单项评价为基础开展农业和城镇功能指向集成评价,完成了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东宁市,占总面积的48.87%;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宁安市北部、海林市南部及市区,占总面积的44.99%,与现状耕地和建设用地相比契合度较高;68.34%的现状耕地具有农业生产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79.73%的建设用地具有城镇建设承载能力较高以上等级。评价结果符合牡丹江市实际,可为牡丹江市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宋立东佟智强刘浩宋林旭高博韩佳宏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农业生产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竹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寒武纪早期发育一套深水硅质岩系。该岩系由纯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页岩所组成。硅质岩中微晶石英含量均超过85%,还含有少量碳质、燧石及微量绢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硅质岩的Si O2含量较高,平均为93.4%;Al2O3和Ti O2含量较低,分别为0.19%~1.45%和0.01%~0.09%,TFe2O3为0.053%~0.342%,Al/(Al+Fe+Mn)比值为0.58~0.83,平均为0.71,Eu/Eu*为0.74~3.61,平均为1.65,表明其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本身或其生命活动产物,海底热液活动亦提供了一部硅质物质;同时,硅质岩具有较低的TFe2O3/Ti O2比值(2.16~12.56,平均值为5.86)和Al2O3/(Al2O3+Fe2O3)比值(0.65~0.87,平均值为0.78),Y的正异常(Y/Ho值为34.81~60.19,平均为47.0)及Ce的负异常(Ce/Ce*值为0.28~0.92),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的边缘海盆环境,且Ce负异常从底部到顶部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记录了寒武纪时期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不断扩大,水体逐渐变深的过程。
刘浩徐大良牛志军彭练红魏运许赵小明
关键词:硅质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中侏罗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2017年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一套变质辉长辉绿岩脉,该岩脉沿襄樊-广济断裂带侵入到大洪山造山带增生杂岩之中,本文采用锆石U-Pb 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了该变质辉长辉绿岩脉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63±3 Ma,代表岩脉的侵位结晶年龄,是目前桐柏-大别造山带已知最早的造山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之一,表明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开始于中侏罗世晚期,与北大别地区初始深融作用时间相当,比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峰期(~130 Ma)早约3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eHf(t)值为+5.8^+10.8(平均值为+9.7±0.7),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1)为387~595Ma(平均值为434±29Ma),明显大于岩脉成岩年龄,表明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亏损地幔为早古生代伸展过程的产物。结合区域研究资料,163±3 Ma是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缘中生代陆-陆碰撞后最古老的岩浆岩年龄之一,与大别造山带山根软化的时代一致,可能代表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的初始转换时间,据此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从山根软化到大规模伸展垮塌间隔-30Ma,地幔经历了亏损-富集的转化过程。
刘杰刘杰邓新彭练红刘浩
关键词:中侏罗世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桐柏-大别造山带
湖北大洪山打鼓石群沉积时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8
2017年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年结果显示,该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古老的年龄为3.1~3.2Ga,最年轻年龄为1124Ma,并在2.65Ga和2.75Ga出现统计峰值,且年龄组成与崆岭杂岩区和杨坡杂岩区的多期岩浆活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鄂西地区神农架群沉积于1.1~1.4Ga,主要统计峰值年龄为1.6Ga、2~2.1Ga、2.7~2.8Ga。因此,打鼓石群沉积时间晚于神农架群,两者非同物异名。
刘浩徐大良魏运许邓新彭练红
关键词:碎屑锆石
对湖北大洪山地区一套紫红色砂-砾岩系沉积年代的再认识--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湖北大洪山地区花山群六房咀组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紫红色砂-砾岩。这套岩石的沉积时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南华纪早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晚侏罗世。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这套碎屑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获得有效年龄数据125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223~771Ma),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古元古代(约2000Ma)和新元古代(约800Ma)3个时间段。对比鄂东南地区和三峡地区莲沱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其具有相似的物源,这套岩系沉积时代应该为南华纪早期而非晚侏罗世。综合分析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年龄,认为扬子地块可能存在大量未岀露的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约2500Ma)基底,约2500Ma的岩石应该是扬子地块深部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地块存在广泛的古元古代(约2000Ma)岩浆活动,这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在扬子地块的响应。新元古代(约800Ma)扬子地块北缘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同期裂谷,裂谷内基性岩可能为大洪山地区南华纪地层中基性岩砾石的物源。
张雄曾佐勋潘黎黎曾智辉彭练红徐大良魏运许刘浩邓新
关键词:莲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扬子地块
西大别南缘印支期吕王-高桥-永佳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21年
在西大别造山带的区调工作中,新识别出一系列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岩石-构造单元,它们沿着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展布,并构成一条NNW-SEE向展布的构造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硅泥质岩、石英质岩、大理岩、含碳陆源碎屑岩、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卷入其中的榴辉岩等多种变质岩块(片)共同组成,并赋存于一套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的泥质片岩之中.混杂岩带内各岩块(片)的原岩年龄跨度较大(>4亿年),分别集中在1 200~1 100 Ma和800~700 Ma之间.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和云母的冷却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40~200 Ma之间.结合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认为,混杂岩带的物质来源既包括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弧-弧后盆地系统的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也包括叠置其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期的沉积岩-火成岩.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岩石在三叠纪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华南陆块北缘向华北陆块之下的俯冲,而后快速折返,最终沿着区域上折返断裂(桃花-七角山断裂)就位于西大别造山带之中,形成一条包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叠纪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内新厘定的中元古代末弧-弧后岩浆-沉积事件,可与大洪山-黄陵庙湾同时期的地质事件对比,它们共同揭示扬子北缘曾经存在一条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俯冲岩浆带.
徐扬徐扬邓新邓新王令占刘浩张维峰张维峰魏运许彭练红
关键词:扬子克拉通北缘构造地质学
扬子北缘京山-钟祥地区下奥陶统地层序列及其区域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湖北京山-钟祥一带的下奥陶统特征与毗邻的峡东及随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开展了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对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扬子北缘早奥陶世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通过详细的剖面测制和地层对比研究,将钟祥-京山地区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分为娄山关组、温峡口组(新建)、钟祥组(新建)和大湾组.新建的温峡口组以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属于台地边缘浅滩-浅水陆棚相沉积.根据温峡口组中所产的腹足、腕足和头足类化石,认为其沉积时代为特马豆克期中-晚期至弗洛期早期.钟祥组为灰色-灰黑色笔石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产丰富的腕足、三叶虫、海百合茎、笔石、头足类等生物化石,属于深水陆棚区沉积,其地质时代为早奥陶世弗洛期.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温峡口组与峡东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和随南高家湾组底部层位相当,而钟祥组则与峡东大湾组下段的下部和随南高家湾组中-上部可以对比.
刘浩邓新金鑫镖曾庆銮徐大良张维峰彭练红
关键词:扬子陆块笔石地层学
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时限:来自白垩纪磨拉石建造的证据
本文认为黄陵背斜东侧的早白垩世挤压型磨拉石建造不是造山旋回结束的标志,而造山旋回结束的标志应为晚白垩世拉张型磨拉石建造的底界不整合面。进一步约束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限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
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
关键词:磨拉石建造造山旋回白垩纪
文献传递
武当-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陆内裂解过程初探
邓新彭练红魏运许徐大良刘浩
黄陵背斜中新生代多期次隆升的构造-沉积响应被引量:25
2013年
低温热年代学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陵背斜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四个规模不同的构造隆升阶段,其动力学机制均与区域性构造事件紧密相关。中三叠世至中侏罗世(240-160 Ma),黄陵背斜周缘没有发生褶皱变形,主要是受基底的不规则活动控制而出现缓慢的差异隆升作用,表现为多个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和构造古地理格局差异;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早期(160-95 Ma),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雪峰陆内造山带双向挤压作用的影响,中上扬子盆地的沉积中心和燕山期弧形对冲构造带均自东向西会聚迁移,NNE向的黄陵背斜形成并作为独立构造单元发生强烈的隆升作用;晚白垩世至始新世中期(95-45 Ma),黄陵背斜相对稳定并缓慢隆升;始新世晚期以来(45-0 Ma)的构造事件主要表现为新近系与古近系间的角度不整合和相应的构造形变,使得包括黄陵背斜在内的中上扬子地区整体发生较快速的隆升剥蚀作用。其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是黄陵背斜构造格架定型的重要时期。
徐大良彭练红刘浩魏运许
关键词:中新生代黄陵背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